推广普通话活动从城市向农村地区延伸—— 江南小镇的“普通话嘉年华”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举办了18届,第一次把重点活动放在乡镇一级,选择的地点是浙江诸暨店口镇。9月16日,这个拥有13万人口的“五金之乡”,迎来了自己的“普通话嘉年华”。
在为浙江省颁发完城市评估达标省奖牌后,推普活动进入“现场时间”。镇中心的嘉凯城广场上早已聚集了两三百人,人手一张“兑分卡”,只要完成闯关活动,就能用积分兑换奖品。
39岁的王海霞在2分钟内,找出了9个错别字,但在“小提大做”上卡了壳。在同伴的启发下,王海霞一拍脑袋:“‘提’应该是‘题’呀。”答题卡交上去,10题全对。同行的邻居姚士仙一个劲儿地夸,“你能写这么多啊,我只会念”。
50多岁的姚士仙经营着一家烟酒店,以前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影响到了生意,所以她“半路出家”,现在,对于自己的“会念”,姚士仙颇为得意。
现场年龄最大的是62岁的冯声初。他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用手指着一篇短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了。200多字念了1分34秒,比起其他年轻人显然吃力不少。测试员说:“发音清晰,基本没有夹杂地方乡音。但对词组、平舌翘舌还是模糊。”冯声初笑着点了点头,他是在上海做生意时学的普通话,他说:“学语言需要环境,所以在家里,我和孙子都讲普通话。”
话音刚落,一旁的陶金权已写好一幅书法:“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猛一看,还有点“颜体”的风韵。老陶今年50岁,平时爱练字,只要村民家有喜事,老陶就会写几幅字送上门。今年,他还带了两个40多岁的徒弟。
在10公里外的鲁戈村,十几位村民唱起了村里自编的歌曲《今朝农民》:会种庄稼呀,会呀么经商哪。东南西北呀,天下闯……语音婉转,声情并茂,引来阵阵掌声。村支书钱建荣介绍说,《今朝农民》是推普的一个抓手,村里任何一家的固定电话,彩铃都是这首歌。“鲁戈村外出经商的多,所以普通话是必备工具,老人小孩都在学。”作为村里的“推普先锋”,去年钱建荣专门跑到绍兴市测了普通话。“三甲水平,马马虎虎,比我女儿差多了。”钱建荣憨憨一笑。
店口二中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普活动形式多样。台上,学生社团在表演古代、近代经典文学诵读,抑扬顿挫,余音绕梁;台下,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小导游”正带大家参观校园。学校教务主任周勇介绍说,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一半多,在推普活动的影响下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也间接促进了家长们的进步。
“浙江是个方言大省,多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普通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率先将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县以下农村地区下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本报记者 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