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盛宴”为消费马车添动力
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马车,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格局的重要稳定器。中国传统的羊年春节,催生出了一场消费盛宴,推动消费马车加快速度,刮起浓浓中国风。
“出行+餐饮”构筑春节消费传统主框架
回乡、旅游、餐饮消费历来是春节盛宴的三道“主餐”,是亿万中国家庭欢度春节的“首选菜”。
节前回乡潮,致使火车票“一票难求”。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春节前15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180万人,同比增加701万人,增长7.4%。假期后两日,返乡潮再发力,铁路、公路、民航运输客流量陡增。
假日旅游再次扛起消费大旗。大年初一的北京大栅栏,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地口音交织成一曲独特的新年交响曲。百年老字号、传统北京小吃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驻足,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前人头攒动,游客纷纷与摆放在大厅中的名人蜡像合影留念。
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时看到,故宫、颐和园、天坛、地坛庙会等北京著名景区人流量猛增,良好的天气为春节出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仅仅是北京,“爆棚”成为全国各地著名景区的主要特征。
难得的长假,出境游成潮流。“微信朋友圈被各国风景刷屏了,从塞舌尔到尼泊尔,从欧洲各国到美国,看朋友圈就周游世界了。”参加出境游刚刚回京的某高校教师对记者调侃道。
“吃”是春节的传统重头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吃穿早已无忧,百姓更加注重吃的质量以及亲朋好友间情感的交流。春节期间,京城家庭宴、亲友宴、旅游餐等餐饮消费集中。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餐饮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一成以上。庙会小吃也备受游客青睐。而在春节前,置备年货,让商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业内人士预计,由于春节效应,2月份我国消费增速或将小幅增长,反映在物价上,料将推动CPI有所回升。
文化消费成长为新的增长点
从大年初一首都博物馆开馆时排起长龙,到节日期间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购票队伍曲曲折折,文化消费日渐成为新年消磨时光的方式。
春节期间北方出现雨雪天气,很多居民减少出行,选择在室内活动,为文化消费升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因素。一家三口选择逛博物馆、科技馆,情侣青睐看电影、看话剧。诸多文化盛宴,丰富了百姓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奥斯卡颁奖仪式恰逢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与各地春晚节目一起推动了国内各地电视收视率提升。
不仅在量上文化消费规模有所扩张,而且今年文化消费透露出更趋成熟、多样化、多层次的明显特征。从电影市场来看,今年春节期间,“狼图腾”等大片扎堆在大年初一上映,文艺类、娱乐类等各种题材的影片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据第三方票房统计平台艺恩网、百度网等对正月初一至初四的电影票房初步估算,四天累计近1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春节结束将轻松超越马年春节档期。
大年初四,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刚刚看完“狼图腾”的黄先生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全家都会来这儿看电影,成为过年必选的活动了。今年的电影题材更为丰富,明天还会再看一部内容轻松点的。”我国消费者春节观影习惯正日趋成熟。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家有学子的家庭过节必不可少的方式。春节期间,记者在首都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看到,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透过实物不仅仅增加了知识,更提升了审美水平。首都博物馆“大美吉羊”展览,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了中国“羊”的文化。
消费集中释放的利与弊
春节消费的集中释放,必将推动消费马车加速。这一积极效应,将在2月份消费数据上有所反映。相对于月初诸多经济数据的下行,预计消费数据的走稳会更加亮眼。
然而,有专家指出,我们也要看到假日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短期内刺激消费增长,对我国基础设施带来很大压力,对环境承载力形成挑战,具有不可持续性。要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推动消费增长的作用,还需要国家从构筑长效机制入手,持之以恒推进。
我国人口众多、地貌复杂,旅游市场潜力不小。但是集中需求的释放,对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比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旅游景点服务水平较低以及国民旅游素质待提升等,都对著名景区具有一定的破坏力。错峰出行不啻是个好的解决方案,需要我国假日制度设计紧紧跟上。虽然“带薪休假”短期内难以实施,但应该是发展方向。
从出境游的红火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较强。反过来看,我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制约了国内旅游市场的深度发展。这不仅仅是某个行业、某个景区的问题,而是全国性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紧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