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黄河江苏源头:昔水已乘黄河去 此地空余黄河名
(新中国70年)故黄河江苏源头 :昔水已乘黄河去 此地空余黄河名
中新网徐州9月23日电 题:故黄河江苏源头:昔水已乘黄河去 此地空余黄河名
记者 陈光明
一幅九曲黄河的微缩景观静静地躺在广场中央。
新建成的江苏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最后的整理。宽广的停车场边,是两座相对而立的汉文化风格的建筑。这儿是游客接待处,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
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立波告诉我们:这两座造型特殊的建筑相对而立,中间留有一段距离。是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黄河决口。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瞰。 孙井贤 摄在明代河堤残留大堤形成的土堆前,竖立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故黄河江苏源头。
张立波说,1851年,黄河在这里决堤,冲刷出一条新河:大沙河。
站在这巨大的决口形成的豁口上,仿佛听到当年这里洪水呼啸而至的轰鸣。
如今,黄河故道和大沙河在这里握手相连,形成了一块环抱的湿地。
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改而南入黄海。黄河在南面的平原上摆动,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行水达300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入渤海。
明大堤遗址旁,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湿地公园即将开放迎接游客。 朱志庚 摄黄河走后,在苏北大平原上裸露出累累伤痕。数百年的洪水冲刷,不但将苏北大平原变成了居无定所的洪水走廊,还给苏北黄河故道留下了一条黄河沙土带。就丰县而言,就形成了三种土质:沙土、半沙土和淤泥土。海拔能相差近20米。
张立波手指前方的一条小河道说:那就是黄河故道。是不是没有大河的感觉?可这就是黄河故道。
我们放眼望去,河道对岸就是安徽的砀山县。河道里已经长满杂草,对岸养鱼户带来的鱼腥味不时飘来。
张立波说,我们正在和对岸协商,准备把那些水面养殖都停了。他说,由于对岸现在也需要这边的水源,因此,虽然是两个省,协商并无困难。
砀山原来是丰县黄河故道的上游。但现在黄河水已经没有了。这里黄河故道的水经常要靠丰县南水北调往上游翻水上去。
黄河故道在这里真成了废黄河。而黄河决堤形成的大沙河成了丰县的主要水源地和母亲河。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湿地公园游船码头。 朱志庚 摄我们沿着黄河故道前行,脚下是黄河从千万里外高原冲刷带下来的泥沙。这是一种似沙似泥的细土,刮风时漫天飞舞,下雨时满地稀泥。
就这样的砂土堆积成10到20米的河床覆盖了苏北大地,这就是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河故道。也是江苏的“贫困县”排着队的地方。
如今,经过70年的治沙、水利建设,江苏举全省之力帮助苏北脱贫发展,苏北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条贫穷为标志的古河道已经焕然一新,成了一条绿化走廊,在苏北大地串起一个个新城、新村聚集的绿色腰带。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就是这个绿色长廊的起点。
2013年徐州市拉开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治理工作的序幕,201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这里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现已建成总面积为381公顷的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
乘船从芦苇丛生的河道中穿行,不时有各种水鸟的啼鸣传来。荷叶连天,仍有几株秋荷红艳艳地挺立在绿水之上。舟移景换,让我们如入江南水乡。周边苹果熟了,飘来阵阵果香。又告诉我们这是在产苹果的北方。
空中航拍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 朱志庚 摄丰县是刘邦的故乡。46米高的刘邦塑像耸立在县城西郊的汉文化广场上。2000年来,这片战马嘶鸣的大平原上,曾经上演过无数沧海桑田的变幻。黄河600年,为这片大平原抹上了沉重的黄色。如今,这条昔日的黄沙带成了江南水乡和历史文化走廊,旅游观光成了当地的新兴产业。
建成的这座湿地公园,为丰县以刘邦、萧何、周勃、周亚夫、李卫等一大批历史人物为主题的人文景点和梨花节、苹果节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增添了一处自然风光的景点。
故黄河,黄河决口处。在旖旎风光中,这里的人们还是在向远方的游客述说着中华民族兴衰与黄河的悲壮、倔强的历史。(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