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唱新春:台上台下年味儿足
庞雪汀/文 陈婕/图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腊月初十,一场大雪给南京的冬日添得几分年味儿。华灯初上,在市中心的一条古老雪巷里,酥糯的吴侬软语在江南剧院的大舞台上咿咿呀呀,时而婉转时而俏皮,美丽了整个夜晚。
为了这场迎新春反串演出,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员们已经准备了一整天。一米八五的杜丽娘,威武雄壮的花神,娇俏可人的林冲林教头,美丽端庄的老学究陈最良……五出折子戏,二十多位昆剧演员依次登场,男饰女,生串净、净串旦、旦串丑,文串武,一场新春好戏喜庆出炉。
在后台,老戏骨徐云秀在为反串花旦的青年演员钱伟纠正动作。
在剧院后台,青年昆剧演员孙晶正在化妆。只见他身形魁梧,还剃着光头,一身儿的硬汉气质,却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上了闺门旦粉绣牡丹的行头,着实有些诙谐。这次,孙晶要反串的角色是杜丽娘,98年入行到现在,孙晶参加过的昆剧演出数不胜数,而参加反串演出这是第二次。“太紧张了。让我这个花脸反串闺门旦,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尝试。”孙晶笑道。
净角孙晶与丑角演员钱伟共同反串《牡丹亭》选段。
“2001年,昆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这对我们昆剧人来说也是一次命运的转折。我们开始去各地巡演,观众也从以中老年为主变成了现在的年轻人居多;我们去欧美演出,在法国古堡里上演实景《牡丹亭》。一年起码要参与几百场的演出。”谈起如今昆剧的发展势头,作为省昆剧院青年中坚力量孙晶感慨万千,“演出多了收入也多了,现在年底了嘛,大家搞这个演出也是对观众的回馈。春节想好好放松一下,我喜欢这行,我想以后我会继续在这行做下去。”
工作人员在为即将登场的单雯检验演出设备。
单雯是江苏昆剧院青年演员中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最青春洋溢的杜丽娘”的她,这天却脚蹬黑靴、头戴圆帽,一袭武生打扮,饰演豹子头林冲。“这个反串演出算是过年应个景,我是第二年参加,算是给观众个回馈吧。”单雯莞尔一笑,便随着咿呀的排练声,身轻如燕地消失在剧院后台的长廊中。
从化妆、服饰、到演出的角色,这样的反串演出对演员们来说皆是次考验。后台这边厢青年演员们唱念做打,那边厢“老戏骨”们更是有板有眼。昆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是江苏省昆剧院第三代演员中的佼佼者,以扮相清丽、唱腔优美的闺门旦角色闻名于戏曲界。在这次的新年反串演出中,孔爱萍表演的角色是《牡丹亭》“闹学”一出中的老学究陈最良。一出折子戏唱罢,48岁的孔爱萍施施然走下台来,虽穿着老生的戏服,却是掩不住的风姿绰约。
等待演出期间,几位男演员在后台说戏。
“反串表演最能体现演员在舞台上的可塑性,对能考验出演员的演艺素质和对作品的理解。这一招一式街不能‘脏’,你得干净,得对人物有着自己的理解。”谈到反串戏,孔爱萍津津乐道,“就拿我演的陈最良来说,不仅要学他的扮相,他的一招一式,还要有他的情态在,表现出颤颤巍巍的样子,春香才会戏弄他,这戏才有趣。”
与单雯、孙晶这些毕业没多久就迎来了昆曲好时代的年轻演员不同,孔爱萍这批演员一毕业就面对着昆剧的冷清和没落。从艺三十多年来,孔爱萍与她最爱的昆曲一起浮沉,显得淡然优雅、宠辱不惊。
“现在昆剧发展得很红火,但我们依然要面对这个现实,那就是昆剧还没有完全达到能够靠观众买单、独立生存的程度。几十年前昆剧无人问津,但那个时候最是培养出我与昆剧感情的时候,现在昆剧院走市场路线,演出很多,年轻演员一忙起来就很难再静下心来研究演技,没有一个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孔爱萍对昆剧的未来发展亦有着自己的担忧,“现在我们的生活被挤压的太多了,这反而让我回味过去的寂寞,那时候可以静下心来去学戏教戏,传承昆剧文化的精髓。”
演出结束,几位演员在后台玩起了自拍。
折子戏一出接着一出,台上演的,台下看的,皆是酣畅淋漓,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小时,票友们仍是兴味盎然,但终有个曲终人散之时。在舞台的左侧,乐队的演奏老师们已经开始收拾乐器,准备离去。
“从小我就学昆曲,那时候学戏,不是因为昆曲怎样怎样,就觉得爱听爱唱,自然而然地入了行。”年过半百的笛子演奏家迟凌云看起来斯斯文文,只见他吟唱着昆剧戏文,不紧不慢地收拾着乐器。
年过半百的笛子演奏家迟凌云。
“这些年来,昆剧发展的好,我也作了更多的曲子,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昆剧,理解昆剧文化,我心里觉得开心,我们这些昆剧人都觉得开心。”迟凌云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妻子、琵琶演奏家强雁华,两人一道沿着舞台向剧院外走去。
大幕徐徐落下,映出两人的背影,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