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建设绿水青山,也打造金山银山
二论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
《新华日报》评论员
江淮生态经济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取向和实践内涵。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由生态涵养向生态经济的转变。
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是不是不要工业了?会不会影响发展?原有的规划还要不要执行?不解决这些疑问,就可能影响到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进程。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是我省“1+3”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性安排。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建设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关键在思路。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不等于不发展,更不等于不要工业,而要看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同时,也不能把省里对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与原先的发展定位简单对立起来,而是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加以推进,在原先的规划基础上优化发展路径、升级发展模式。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只要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谋得实,就完全可以在有风景的地方,发展出一大片生命力强的新经济。江淮生态经济区,对工业的依赖程度不如苏南那么高,自然生态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组合匹配程度高,发展绿色工业既有基础又有空间。在互联网、高铁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今天,江淮生态经济区完全可能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此,在这一区域发展工业,必须瞄准“生态+工业”,抓住当前颠覆式创新层出不穷的机遇,多做“无中生有”的文章,促进工业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突破。
发展工业需要站上前沿抢抓风口,发展现代农业,也要瞄准这种目标取向。江淮生态经济区是传统的江苏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有很大空间。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看家本领”来抓,除经营好传统市场外,更要开发好新兴市场,通过提高亩均产值,不断提升农业体量。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和高端品牌,要努力让这里走出去的农产品更具影响,更有比较优势。
就江淮生态经济区而言,旅游业能不能大发展,关键看一条,即有没有让人非来不可的理由,有没有一些让人去了觉得终生难忘的地方。为此,必须着眼全域旅游来定位和谋划,实现全域布点,防止各家简单“拼图”,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着眼展现特色,实现多点突破,多在别人不可复制的“点”上下功夫,防止同质化竞争。养老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还可以吸引人才,为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也应作为这一区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
江淮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空间大,能做的事情很多,不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为此,必须建立正面与负面两张清单,把握好哪些产业不能或限制发展,哪些产业鼓励或优先发展,按照生态优先的发展定位安排适合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和项目。既不能只讲GDP不讲环保、断子孙后路,也不能守着绿水青山,无所作为。必须牢固确立新发展理念,既建设绿水青山,又打造金山银山,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砥砺前行,开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