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也能“私人定制” 无锡439个“黑户”有了身份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户口几乎寸步难行。今年以来,无锡市公安局通过调查摸排,发现全市有564个“黑户”。他们或因年代久远、相关证明文件缺失,或因不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愿办理合法登记手续,或因自身不重视导致户口注销。为此,警方建立无户口人员户籍分类解决机制,通过“私人定制”式的解决方案,全力帮助无户口人员化解落户难题,截至目前已为439名无户口人员圆了户口梦。 陈宙 夏震宇 陶维洲
私自收养造成的无户口
案例 家住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的阿娟和丈夫,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往来无锡和常州,2010年5月,她在常州街头收留了一个女弃婴小怡,可在小怡到上学年龄时,阿娟夫妇却在办理收养、户口问题时一筹莫展。接到阿娟的求助,前洲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正伟陪着阿娟夫妇,收集阿娟捡拾弃婴的相关调查材料,又到无锡市福利院和常州市公安、民政等地做了沟通协调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阿娟是在常州捡到的弃婴,要向常州市公安机关报案,由常州市公安机关出具相关材料并向常州市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可阿娟当初因为没有及时报案,缺失了原始资料,无法在常州办理收养证。
无锡市公安局考虑到阿娟夫妇家庭的实际困难,和户口对小孩上学的重要性,同意小怡在事实收养人阿娟夫妇户口所在地前洲派出所社区家庭户申报户口,虽不确认收养关系,但先解决小怡无户口的困难。
原籍户口注销或户口不明
案例 去年11月20日,韩女士向无锡市梅村派出所求助,原来韩女士的女儿小雨在上初中,即将面临中考,但小雨的户口因故被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广东省陆丰市公安局注销了,现属无户口人员。
户籍民警彭晓玲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开展调查,并与小雨原户口所在地广东省陆丰市人口管理支队以及西南派出所联系,经多次协调,今年1月20日彭晓玲收到了回函,对方派出所出具了小雨户口已被注销的依据。
随后,彭晓玲立即跟分局治安大队、市局人口管理支队沟通汇报,最终由人口管理支队对小雨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批通过,同意在梅村派出所补录申报,帮助申请人及时解决了无户口问题。
应报未报、无出生证和遗失户籍证明
案例 今年53岁的阿俊原户籍在无锡市南长区曹张新村,1999年11月26日他将户口迁至郊区南站塘南李巷,因没有及时落下户口,造成“口袋户口”现象。之后的15年,他成了地地道道的“黑户”。
“黑户”给阿俊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2014年9月,阿俊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无锡市公安局南长分局通扬桥派出所求助。因户籍迁出时间太长,档案难找,原地址也已拆迁,通扬桥派出所社区民警谈正明多次了解并进行多次调查走访,落实相关情况,制作询问笔录。最后通过查阅档案,在案卷中找到了阿俊户口依据,经过审批终于将阿俊的户口办妥。
(文中人物除民警外皆为化名)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