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用物联网感知世界
掌握国际话语权
今年5月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物联网标准化(WG10)大会,正式同意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30141),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这标志着中国继续主导国际物联网体系架构,继续掌握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互联网的架构是美国人的,但全球物联网架构是咱们中国人设计的!”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自豪地告诉记者。
刘海涛领衔的“感知中国”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物联网研究的科研团队。他告诉记者,面对物联网在全球崛起的态势,我国从政府到行业都给予了极大重视。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已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我国也已进行实质性探索。目前,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在无锡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首批“物联网城市”已经启动。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4年,无锡新区物联网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0590件,其中发明专利6016件,专利授权578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39件。新区还获批2014年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新区物联网研究机构和企业已主导参与判定物联网领域国际、国家标准18项,目前50%以上的物联网国际标准由无锡制定,仅无锡新区牵头和参与制定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就有9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25项。
与制造业加速融合
如今,无锡制造业正在加速与物联网融合发展。从西门子—天奇合作的数字化汽车装配线,到无锡一棉的纺织在线监控系统,从英飞凌安全芯片智能制造工厂,到银邦股份的3D打印研发项目,物联网的身影无处不在。“即使中小企业,也能采用物联网技术,因为智能化生产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接地气。”无锡新区太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晓红介绍。
据记者了解,2014年新区实现物联网核心产值720.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715亿),连续3年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其中智能识别319亿元,占比44.3%;智能传感器273亿元,占比37.9%;云计算与大数据128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分别为:287.5%、59.45%、68.93%。全区物联网企业1000余家,其中30家物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已突破1亿元,22家企业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初步形成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及应用服务等重点产业集群。
去年,无锡新区新增注册物联网企业近100家,储备了中船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园、无锡智慧产城融合、九州通医药、同方微电子、映趣科技等一批产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的优质企业。至2014年底,新区物联网列统企业451家,同比增长28.5%;知名企业产值继续提升,其中江苏信用行科技达80.8亿元,华润微电子达34.7亿元,无锡中星微电子19.5亿元。
应用渗入各行各业
物联网看似高端,实际上,通过物联网+,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物联网的魅力。例如,“农资物联网技术应用平台”运用智能信息处理、射频识别及智能感知等物联网技术,对农资流通各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和智能处理,构筑以服务为中心的农资行业大数据平台。目前,该平台已首先应用于无锡农资公司在锡直营店和部分加盟店。未来,将逐步向江阴、宜兴等地区推广,形成覆盖无锡全市的区域性农资流通信息闭环网络。
而无锡中科西北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机构养老服务管理平台”,采用Zig-bee、传感网络、云计算、医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集成智能看护管理系统、安防能耗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建云端一体化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帮助养老院实现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五个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目前,该项目已在无锡新区旺庄养老院、硕放养老院投入应用。
“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既要靠新兴的信息技术类企业,也要靠成熟的优势工业企业。”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新区将积极发挥智能工业联盟的作用,加强联盟的耦合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行业协会、大型央企系统合作,将定期组织市内、外优势工业企业与物联网企业对接交流,促成双方共同开发生产智能化工业产品、共同建设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流程,共同开拓行业应用市场,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发展。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逸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