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中巴车苏州上路测试成功

23.08.2017  21:34

        新华网南京8月22日电(张本甫 胡永春 彭伟)22日上午,在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一段8公里长的城市开放道路上,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电动中巴车成功实现了上路测试。据现场专家介绍,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而封闭道路条件下两三年后有望正式商用。

        上午11时许,无人驾驶电动中巴车开始了它的测试之旅。驾驶员启动发动机,摁下出发键后,双手脱离方向盘,中巴车缓缓前行。从爱格豪路到珍珠湖路,约4公里的路程,中巴车一路向前,行驶顺畅平稳。测试路程中,不时有道口、车辆和行人出现,面对全开放的复杂行驶环境,无人驾驶中巴精准地掌控车辆的转向、刹车和加速,顺利完成跟车行驶、自主换道和变道超车等一系列操作。对红绿灯等交通信号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遇拐弯时,方向盘自动打方向,转过弯时,自动回正方向,俨然一个“无形人”在驾驶。

        行驶中的无人驾驶中巴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与普通车辆相比,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研发的这辆无人驾驶中巴车猛一看似乎并无两样,但仔细端详,还是多了一个“小鼻子”、两顶“小帽子”。技术人员介绍,无人中巴车车前头的“小鼻子”其实是激光雷达,价值7万元,“可以探知前方30-40米的障碍物”。而那两个“小帽子”则是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设备。

        苏州汽车研究院底盘电控研究所的丁所长是无人驾驶中巴车的开发者。他介绍,今天上路测试的这部无人驾驶中巴车上装有两台雷达,除了上述“小鼻子”激光雷达外,还有一个藏在下方的毫米波雷达,可探知前方170米左右的障碍物。“一个感知近处环境,一个感知远处环境。正是由于车上搭载了多个传感器,才能像人的眼睛一样,‘看清’道路上复杂的交通状况”。

        无人驾驶电动中巴车

        丁所长介绍,无人驾驶车辆的技术关键是实现车辆对运动系统的控制。“光是感知道路环境还不行,你得能够及时对突发状况作出反应。”丁所长举例说,车辆感知到前方有行人,需要做出刹车的动作;前方遇到丁字路口,需要做出左转弯或是右转弯的决策。“感知到的信息,需要迅速转换到机械层面,控制油门、刹车、转向,做出相应的动作。

        而成功实现此次无人驾驶中巴车的关键构件——智能驾驶控制器、自主转向与自主制动执行机构就是由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不仅顺应了国内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低碳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还满足了用户安全、高效、舒适的运营需求。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来试制,这台“清华血统”的无人驾驶中巴车,最高行驶速度可达100km/h,最远行驶里程达30公里。

        丁所长表示,无人驾驶目前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他预计封闭道路条件下两三年后有望正式商用。

        在丁所长看来,相对于乘用车,商务车或能更早地投入到商业运用。“未来在特定的封闭区域,如物流园区、工程机械作业区域、港口和旅游景区等,无人驾驶技术及产品有望率先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