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张家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新华报业网讯 近日,张家港市技术转移联盟揭牌,68家成员单位加盟,集高校院所、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合力,推动技术、成果、人才、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张家港集聚,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只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经济才有支撑点,城市才有竞争力。张家港必须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才能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领跑。”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说,“十三五”期间,张家港将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共同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张家港经济“升级版”,争当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主力军。
经济新常态下,克服产业结构偏重、产出效益亟待提高等产业发展的“软肋”,关键靠创新。张家港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把产业发展基点“凝聚”到创新上,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456”目标: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营造更活跃的创新氛围,首先是政府引导机制的创新。”张家港市科技局局长沈丹介绍,去年11月,张家港探索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采用指标量化的办法,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绩效评估。“积分管理”改变了以往零散的资助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统一将各部门、各条线的科技创新资金有效地整合起来,使相关企业获得更大的政策实惠,使得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积分制,谁更应该获得政府奖励,一目了然,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对于张家港来说,构建产业新体系,最为紧迫的是通过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要“红利”。
走进江苏永钢集团的“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永钢电炉大棒车间,没有传统印象中钢花四溅、铁水奔流的场景,只见工人们在空调房里动动鼠标就能进行炼钢、连铸等操作。只要打开电脑上的程序,设定好配料、温度、时间等参数,按下中控台的绿色启动按钮,就可以“一键炼钢”。这个智能化车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优碳钢、汽车用钢、齿轮钢等中高端钢种。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转变已成为永钢集团应对行业挑战的核心战略,目前,企业高附加值的优钢特钢占比已经达到40%左右。 “永钢今后将不再增加产能,总量控制在800万吨,主要在调优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上做文章。”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吴耀芳说。
引进智能化设备、实施产学研合作、拥抱“互联网+”,如今,张家港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举措层出不穷。张家港已在传统产业领域建立了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在引领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化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坚持创新,企业就不会遭遇‘天花板’。”江苏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玉说,依靠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打破了光学膜市场的国际性垄断,一跃成为世界光学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改写了产业格局的同时,企业市值从20多亿元增长到约500亿元,成为苏州地区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今年4月,总投资120亿元的康得新光学膜二期项目开工,一个世界级光学膜产业集群有望在张家港崛起。
随着一批像康得新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出现,张家港新兴产业发展迎来燎原之势。张家港已锁定“两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以页岩气综合利用、光学膜、半导体为支柱的新材料,以锂电、LNG利用、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以智能装备、再制造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全力打造一个2000亿元级、两个1000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李仲勋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