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搬上网 数字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也能“看”宝贝

19.05.2015  11:25

观众在六朝博物馆内扫描二维码,了解展馆地图及相关资讯。 本报记者 冯芃摄

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六朝博物馆举办的探秘六朝之我是小小寻宝王活动。 本报记者 冯芃摄

龙虎网讯 昨天,南京不少博物馆内参观人数“爆棚”,而对于一些没多少空闲时间、又能玩转网络的人来说,逛数字化博物馆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南京博物院早就开通了自己的数字博物馆,把馆内的“宝贝们”搬上网络,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这些文物,并能过文字介绍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制作人员还特别用三维技术“再造”了南博大殿,观众可在虚拟世界中“漫游”南博欣赏文物珍品。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也开通了自己的数字化“展区”,分门别类地展示了甘家大院的馆藏文物精品:著名皮影艺术大师王长生制作的皮影戏人、光绪十七年婚帖、民国时期的迎亲花轿……用鼠标选中一件文物“把玩”,不但可以任意放大缩小,还能自由变换观赏角度;如果觉得文字说明太单调,点一下鼠标就能听到专业导览员的语音讲解;如果心仪哪一件展品,还能一键发布到微博与好友分享。

去博物馆参观不用再找展板看介绍!参观者们发现,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博物馆内所有的文物讲解信息就能全掌握。

在南京的博物馆,不少展览牌会提醒观众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微导览”,就能得到微信讲解。展厅内每个展品都有编号,在“微导览”的微信平台上,输入展品的编号,就能获得该文物的详细图片和文字、语音的详尽说明,就好像是请了一位“私家讲解员”。如今,这种数字化的讲解服务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

除了关注微信,下载手机APP当“导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记者昨天在六朝博物馆门口看到,博物馆贴心地把免费的WiFi密码放在显眼位置,许多参观者拿着手机扫一扫入口处的二维码,下载六朝博物馆免费导览APP,各类文物讲解尽在手机中。

甘家大院自助导览APP更加“神奇”:实时定位观众的参观地点,第一时间推送所在展厅的文字、图片、语音介绍。记者在甘家大院打开手机上下载的APP,一张甘家大院的景区地图出现在眼前,上面为观众规划了两条参观线路。“甘熙宅第又名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记者根据导览提示走到北门入口,手机上立刻收到了一条推送信息,以语音讲解的方式介绍起甘家大院的前世今生。随后,记者来到民俗展厅参观大花轿和抓周用具,手机上的“讲解员”也智能定位出参观地点,开始讲解起老南京的育儿、婚嫁习俗。软件内还搜罗了甘家大院周边的卫生间、购物、餐饮、酒店、交通等信息。

六朝“剁手俑”走红,网络“卖萌”营销更接地气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南京几乎所有博物馆都拥有官方微博或公众微信号,参观者能从上面获得重要信息。如“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各大博物馆就在新媒体上推送了博物馆内相关活动。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南京有些博物馆微博互动人数多,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也不少,而有的博物馆的新媒体账号却乏人问津。重要差别在于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如何营销。

开放不到一年的六朝博物馆,官方微博粉丝突破8000,微信公众号已经吸引了过万的粉丝,是目前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粉丝最多的公众微信号。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六朝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是由5个90后工作人员维护,在微博中自称“小六六”,时常卖萌,让博物馆内的艺术、文化与历史能够更接地气。

去年淘宝“双十一”时,六朝博物馆内的“剁手俑”就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关注。“过完11·11,这张图会不会成为很多人的头像呢?”双十一当晚,“@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微博登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件六朝陶俑,陶俑的两只手是缺失的,就像被人将双手剁掉了一样。 “主页君已经残忍地剁手了,神速付好了款去睡觉了!”“@南京六朝博物馆”卖萌的语言和“剁手俑”图片,使得很多经历血拼厮杀的小伙伴们心有戚戚焉。很多网友跟帖称,血拼了一夜,那感觉和这陶俑一样,双手被“”!

今年过年期间,公众流行摇一摇、抢红包,六朝博物馆的“撒娇”“求红包”“摇断手”的六朝俑,又再次借由微信传播红了,不少参观者慕名而来,到博物馆里寻找它们,和它们一起拍照。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刘佳佳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