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水平的集中展示办学实力的生动彰显
文明水平的集中展示办学实力的生动彰显
——河海大学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纪实
2015年伊始,河海大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这是继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后,河海大学在文明创建征程上的又一佳绩。 这是河海师生文明水平持续提升的集中展示,更是河海百年办学“软实力”的生动彰显。 加强顶层设计汇聚河海力量完善文明创建机制 河海大学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推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借文明创建之势,做推动发展之事。学校顶层设计明确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通过不断建章立制、完善机制,破解师生关心的难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学校成立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印发《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全面部署和安排文明创建工作,明确领导、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突破、高水平扎实开展工作。 在河海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都是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广大师生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工作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工作同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与迎接河海百年华诞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文明创建大格局。 明确基本遵循引领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海大学始终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努力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方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教师们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涌现了以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彭世彰同志为代表的一批师德先进典型。《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农民松开的眉头,是对我最好的嘉奖”——记累倒在三尺讲台的河海大学教授彭世彰》,对彭世彰老师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改进《形势与政策》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认真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学生日常学习的基本遵循。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重大活动,发挥仪式的教育传播作用。学校搜集整理并重新编配了校歌《大哉河海奔前程》,在学校开学、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场合唱响,让老校歌精神成为新一代河海人的精神自觉。2014年12月13日,河海大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悼念活动被选定为国家公祭日活动同步直播点,直播镜头向世界传送。30年来,每年12月13日河海师生都在这里举行活动,纪念逝者,警示当今,放飞未来。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学校组织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三爱三节、廉洁文化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学校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展“键在手中,网在心中”活动,开设辅导员、班导师、思政课教师微博微信和班级微博微信,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加深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感悟。 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每年“学雷锋纪念日”期间,河海大学都会在南京西康路精心组织爱心传递、便民服务、宣讲咨询三大类30余项活动,“西康路学雷锋一条街”活动坚持20余年,受益群众数万人。 学校不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生态系统建设,实现青年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专业化服务、制度化发展,用他们的真行、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爱的阳光。 加强组织建设,打造服务队伍。成立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成立班级志愿服务队,成立爱心协会、溯源保护母亲河协会、支教协会等26个青年志愿者专业团体,形成志愿服务校、院、班三级组织体系,注册志愿者占在校生总数的60%,骨干志愿者达1000余人。 加强志愿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以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全国性重点项目为示范,以APEC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花博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为突破,以“希望来吧”、江苏省公益创投大赛等为增长点,持续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长年坚持开展环境保护、阳光助残、爱心支教等志愿服务项目100多项。“阳光进江宁”残障群体心理帮扶志愿服务项目,被授予2014年全国先进团队。 南京青奥会期间,学校1406名师生志愿者用青春激情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南京名片、河海名片。两位志愿者代表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刘延东副总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罗格等看望慰问了河海志愿者。中央电视台、教育部门户网站、团中央微博、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均报道了河海志愿者的优秀事迹。 加强多样化志愿平台建设。学校立足校园打造“我为河海更美好”、“爱心超市”等公益集聚平台,立足驻地打造“志愿服务基地”、“花海行动”社区服务站等便民平台,依托地方和专业机构打造“希望来吧”、免费午餐等合作平台。作为江苏高校首个由志愿者完全自主管理的慈善超市,“爱心超市”自2008年运营以来累计发放物资250余万元,受助学生万余人次。 如今,雷锋精神已深深根植于师生心中,志愿服务成为师生的一种日常习惯。 传承河海精神激活前行力量深入推进文化建设 河海大学已走过了百年辉煌历程。长期以来,学校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水利精神,熔铸形成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河海文化。 学校成立了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文化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建立文化建设评价和反馈体系。201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实施精神文化熔铸工程、制度文化实施工程、行为文化提升工程、环境文化建设工程、“水文化”特色品牌打造工程、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等“六大工程”,总结凝炼和大力弘扬河海精神,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深入挖掘和研究河海校史,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举行了中国水文学科奠基人刘光文教授百年诞辰,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芝纶教授百年诞辰,中国水利一代宗师严恺教授百年诞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老一辈专家的水利精神和河海情怀。学校构建“水文化”教育体系、打造“水文化”教育场馆、制定“水文化”品牌活动建设计划等,让河海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践行“水文化”。学校荣获的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和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等多个奖项,无一不是河海精神孕育的成果。 学校积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制定“百十一”计划,即大学生100%受创新创业素质教育、10%受创新创业专门能力训练、1%出标志性成果。学校也成为全国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涌现了以堪称设计界奥斯卡的“红点设计概念奖”获得者宋迪颖、参与我国首艘航母试航的赵霜、多次获世界和全国冠军的足球机器人e龙队等优秀典型。学校成为江苏省首个专利技术创造与运用实践基地,2012年入选全国发明专利50强高校,荣获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公益创业赛两项金奖。 转变工作作风拓展发展空间倾心提供优质服务 “师生、社会所望,就是工作所向。”这是河海大学的庄严承诺。在这一承诺下,学校转变工作作风、解决实际困难、服务社会发展的风气越来越浓厚。 深入基层调研,走进学生宿舍课堂,与师生代表座谈,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为师生创造了与党委书记拉家常、和校长话成长、向校领导“吐槽”及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带来了学校管理问题迎刃而解的可喜效应。如,大到全校宿舍楼安装空调、图书馆扩建,小到校园海报栏维修、学校班车时刻调整,师生们提出的一些切身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师生满意度逐年提高。 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经常性开展讲课竞赛、教学午餐会、名师工作坊等品牌活动,建立电子教学档案,为教师发展办实事、为提高教学水平出实招。教学午餐会已举办30多期,教师满意度达98%。中心组织教学专家开展“集中把脉诊断”式的辅导,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受到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 学校成立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实施一把手工程、素质提升工程、优质服务工程、信息快递工程、基层专项工程、双创腾飞工程等“六大工程”,服务学生就业,做到毕业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六大工程”受到广泛好评,学校被选为2012——2013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出去,以合作共赢为着眼点,不断提升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与新疆农业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淮海工学院等院校和陕西省石泉县、南京市下关区、常州市金坛市、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大郭村、金坛茅麓镇仙姑村等地结成文明共建单位,结对共建、定点帮扶。学校以行业和地方政府为依托,与水利各大流域机构、中国电建各大设计院、交通行业部分航道局、工程公司等单位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145个,广受社会好评。 提振精气神助推科学发展文明创建结硕果 文明创建的的生动实践,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量。河海师生员工的文明素养提升了,思想认识更加统一了,团结干事的劲头更足了,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160余项及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 “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奖牌、一份荣誉,更是一种使命、一份重任。”党委书记朱拓表示。 在新的起点,河海文明创建前进的号角又一次吹响。 在新的起点,展示河海文明的瑰丽画卷将再次绘就。 国彤潘静倬然富伟春平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