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就近入学"定义 或与南京案例相关
昨天,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如何确定片区范围作出更明确的部署,市民们就近入学将更加有据可依。其中“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的表述,江苏省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可能与南京一位家长就孩子“就近入学”起诉区教育局的案例相关。
可能是南京“就近入学”维权案例
触发了教育部明确相关定义
此前,南京一家长顾先生起诉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为孩子的“就近入学”问题维权。这位市民家住建邺区吉庆家园小区。2014年,离家400米外,一条马路之隔,新出现一所小学——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不过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划,吉庆家园小区的学区保持稳定,仍为南湖三小,孩子要到2公里外的南湖三小去上学。
昨天,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通知》规定,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片区范围。鉴于一些地方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具有不均匀性、街区形状具有不规则性,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公平的各关键要素,确定相对科学的划片规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片区确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顾先生的案例,在这次新政的拟定中,可能触发了部分规定的出台:“鉴于一些地方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具有不均匀性、街区形状具有不规则性,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
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透露:“建邺区教育局遇到的这次起诉,当时我们根据南京市教育局的请求和厅领导意见,写了一份材料,向教育部请示过,建议他们以后在相关文件中,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细化规定。”相关人士透露,现在看来,教育部采纳了这个建议。
前述负责人认为,随着城市发展的变迁,新建住宅增加,就会导致以前学区的生源一下子增多,但学区划分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会导致供需不平衡。而且,新建小区增多,就会建设新的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这会与原有学区存在一定矛盾。
多校划片需设立必要的过渡时限
城市新建学校增多,原有的学区内如果学校增多,多校划片就迫在眉睫。《通知》中规定,对于新建学校或新建居民小区的划片,以及需要对现行片区进行调整或准备实行多校划片的,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现代治理理念,完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划片和片区调整工作机制,强化划片工作程序和内容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升划片结果的公信力。
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及时化解划片、招生、入学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共治共享。划片及片区调整工作备受关注,应当提前广泛告知,设立必要的过渡时限,给社会留出合理的预期时间。
合理的预期时间大约是多久?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有这种需求的学校大多出现在新建小区或新区里,所以暂时不对过渡时限有要求。
《通知》同时对特殊招生的比例作出规定,2016年,各区(县)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要降到区(县)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各地要梳理针对特定人群的优惠招生政策,取消不必要的特殊政策。确有必要的,应在学生所在片区内统筹予以保障,原则上不得跨片区择校。
科学划片,热点校要进行辐射带动
《通知》指出,要科学确定划片方式。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实行多校划片的,应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对于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学校,要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新政中不少规定和南京市此前的做法不谋而合。南京市秦淮区已经进行多校划片与单校划片相结合的公办初中招生模式。而南京市目前把公办热点中小学的名额在本区内学生中进行自愿报名摇号入学,没有摇上的,可以回原学区学校就读。
在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目前南京市属的名牌中学都在进行集团化办学,各区的热点小学也在进行集团化办学,并且进行跨区合作的尝试,通过区管校用、集团内教师流动等形式,更多的学校学生分享名校优质资源。
南京市教育界资深人士透露,南京市去年的做法与文件要求不谋而合的部分,今年仍会坚持下去;南京秦淮等区有划片入学的丰富经验,预计此项工作会很快上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步伐会迈得更大更快。记者也了解到,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2016年的招生方案将于近期出台。(金凤 黄艳)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