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教育双重视野下的“女生学业优势”

29.07.2015  10:52

访谈提示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揭榜,今年北京连续第二年文理状元都是女生,女强男弱的现象再受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女生人数上升、高考  “女状元”增多的事实,使“女生学业优势”早已成为热门话题。对此,社会各界和学者们反应不一。如何评价“女生学业优势”?此现象与构建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和教育体系有何关系?未来的教育是否需要根据此现象进行改革?《新女学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少榕,试图从教育和文化双重视野对“女生学业优势”相关论争进行梳理和评价。

新女学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男生学业表现总体优于女生”一直是社会的普遍共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女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您掌握这方面的数据吗?

郭少榕:中国教育统计网的信息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47.08%;2009年,女大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男生;2010年,全国有12万余硕士研究生,女硕士占到50.36%,首超男生;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共有2391万余人,其中女生占51.35%。

此外,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调查的2000年~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女状元攀升至52.65%,男状元跌至47.35%。

然而,为何在校大学女生的人数高出男生这么多?女生学业优势是全方位的还是不同阶段有所差异?是城市女生优势还是城乡全部优势?这些问题还缺乏实证研究和多视角的解读。目前,关于“女生学业优势”命题的提出,更多是基于高考成绩、女大学生比例以及城市学校的一些典型现象做出的判断,既缺少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数据,更缺乏来自农村学校的数据。因此,我并不认同女生在所有学科、所有阶段都领先。

新女学周刊:对于“女生学业优势”这一现象,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男女性别平等主流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现行较为平等的教育制度给女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此,您怎么看?

郭少榕:任何教育现象既源于教育制度,更发端于其背后的某种文化观念。家庭文化、学校教育、社会传媒无一不对女性的教育环境和成就产生关键影响。20世纪中叶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趋向宽松,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父权文化开始消解,这为更多儿童少年营造了更广泛的个性发展环境和空间。

同时,重视教育的性别平等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为我国建立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我国在立法、公共政策设计和实施等过程中逐渐体现出一定的性别视角。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两基”教育政策以及各界对女童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促进了男女童入学机会的平等。

总体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推进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女子教育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新女学周刊:随着“女生学业优势”的广受关注,有人开始惊呼“男生危机”:一提起男生,许多老师就会有这样的看法:贪玩、爱惹麻烦、自控能力弱、成绩不稳定……那么,“男生危机”真的已经来临了吗?

郭少榕:实际上,“女生学业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均超过了男生,实属正常现象,不足为怪。比如现在美国大约58%的大学在校生是女性。

而男生的学业问题也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的研究者率先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针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给出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男生优势”观念支配下,我国有关教育性别公平问题的研究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有关男生学业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长期以来,有关女生受教育状况的报道都说明女生一直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也基本上集中在女孩受教育权的问题上。在学校教育中男生自身的特殊性和对教育的特殊要求就必然被忽视,伴随而来的男生教育问题也层出不穷,男生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

新女学周刊:有学者将“女生学业优势”归因于女生的性格特点和现行社会文化和教育制度问题。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女生学业优势”反映出教育评价的不合理、教育制度的僵化、不利于教育整体发展。这种观点站得住脚吗?

郭少榕:现代女生愈加自信、出众,“女生学业优势”现象有其产生的必然性。社会学家金一虹对于那种将“女生学业优势”理解为女生是现行教育制度弊端受益者的观点就持反对态度,她认为:中国应试教育并不是才推行一两年,近年来应试教育正往素质教育方向转变,“过去多少年大学校园里男生占绝大多数,为什么女大学生比例增高的问题到现在才显现出来呢?”即便应试教育对女生有利,那么推行几十年了,男孩们早该想办法适应了吧?而早期认为应试教育导致“女生学业优势”的学者杨东平也曾反思:“高中生对考试性别优势的评价,男女生的意见比较均衡,多数认为没有什么区别,认为男生更有优势的比例略多。

新女学周刊: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女生学业优势论”对女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分析背后折射出强烈的“男权”心态和文化。应如何看待这种意见?

郭少榕:当前关于“女生学业优势”的论争,其潜在思维是“男生优势”是应然状态,“女生优势”属于不正常状态,因此,本质上是“男权思想”的再现。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受男性价值观支配的社会,在社会主流意识中,社会衡量女性的标准仍呈现出男性化特征。因此,现有相关研究已触及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但缺乏“女性的视角”。正如你提到的那位学者所见,当前所谓“女生学业优势论”对女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分析背后折射出强烈的“男权”心态和文化。

新女学周刊:针对男女学业表现的落差,部分学者呼吁“因性施教”,认为只有尊重天性,因“”施教,才能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这么看来,“如何依据性别施教”,应该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郭少榕:男女生成绩差距不断扩大,  对经济、社会、家庭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部分学者能够未雨绸缪,提出适当的“因性施教”和促进“性别和谐发展”的观点,但对差异教育及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对性别教育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达国家发展的趋势来看,因性施教的理念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内容之一。在现代社会,“女生学业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现象,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避讳“性别差异教育”这个话题。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从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多元视角研究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全方位审视现实的性别教育,借助科学的研究努力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性别壁垒,建构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