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政绩观:华而不实的“高大上”政绩观引反感
政绩,作为执政办事的“成绩单”,是干部提拔重用的“硬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干部如何从政、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执政期间的具体体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此“心中有民”的政绩观,既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只有群众认可,干事创业才能更“接地气”,才能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既紧抓发展要务,又重视改善民生;既要高楼大厦,又要背街小巷;既要上级肯定,又要群众满意”的政绩,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受惠的同时,打心眼儿里点赞。
有道是最简单的事,也是最难做的事。群众“家门口的那些事”琐碎,小的甚至让领导看不到,也不值得到电视上、报纸上宣传一番,却让群众真正受益,真切感受到你做了实事、好事。
如果一届领导班子能够“把群众家门口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了”,日积月累,就是了不起的成绩;实事原本就只有一件件踏实地做好,久久为功,才能于渺小中成就伟大。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伟大的,要将伟大的目标变成现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就得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做好。
有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政绩,总是给人一种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感觉,不但“中看不中用”,更引起群众的反感。因为这些官员的出发点不是为民谋福利,而是整天琢磨怎样能给自己的履历锦上添花。他们的眼光总是盯着上边,忘了基层,于是一项项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的“面子工程”上马,而那些真正改善民生的基础项目却因为收效太慢被束之高阁。
群众的评判是最公正的。“好大喜功”者自以为懂得官场哲学,即使获得一时晋升也不会长久。任期结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当初留下的烂摊子却是不干实事的最好证明,迟早会被群众判出局。而只有真正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工作,哪怕润物细无声,才真正能经得起时间、实践检验,并永远扎根于群众中间。
群众满意是所有工作的最高标准。群众期待的政绩,是事事都能置身于群众中,件件都能“接地气”。金杯银杯,换不来百姓的好口碑,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自然要将之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员干部做出来的成绩,没有什么比群众认可更有说服力了。(唐剑锋)
原标题:媒体谈政绩观:华而不实的“高大上”政绩观引反感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