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政局积极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16.12.2016  17:03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初步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与服务均等化。将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统一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供养对象、申请审批、供养内容、资金安排、供养形式等重点内容的不再按照城乡分别安排。2016年南京城市和农村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均为1125元/月,分散供养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均可享受400元/月(300元/月)居家家养老服务补贴。

      二是坚持政府兜底,强化特困人员救助综合支撑。目前全市城乡特困人员年供养经费超过2亿元,近4年市本级用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设的专项经费达6200万元。打通政策,特困供养人员享受低保对象各项优惠政策后,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仍然困难的,及时落实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突破“碎片化”困境,实现救助力量、资源整合配置。

      三是推动社会参与,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专业化水平。加大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社会组织、市场养老机构参与特困人员救助和服务。将分散居住的特困人员列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社会组织上门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服务。公办福利机构床位不足的,通过竞标引入民办机构供养。目前,全市收住特困人员的民办养老机构达12家。通过购买服务,政府由服务直接提供者,转向监督者,辅助于第三方评估,特困人员救助服务的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