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在江苏引起热烈反响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26日晚8点准时开播。这一用时50分钟、以“人民的获得感”为主脉络的收官之作,引起江苏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
改革,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也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丰厚,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持续的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浇灌着每个人的梦想。改革的曙光照亮前程,改革成果也润泽百姓。习近平总书记的“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道出了百姓心声,顺应民意,温暖人心。
让每个困难群众都有获得感
“巧了,第十集是从扶贫开始的,跟我的工作密切相关。”26日晚,省委驻淮安市淮安区帮扶工作队成员、淮安区宋集村“第一书记”庹祖权准时坐在电视机前。他说,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开播以来,他每集都认真收看。26日白天,正赶上由挂钩帮扶单位省林业局出资建设的宋集村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开工,这是他排定的两年10个帮扶项目中的第8个。前面已实施了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建设、珍贵用材树种示范基地建设等生态环保、基础建设和产业增收项目,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
庹祖权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他在一年多的扶贫实践中感悟到,帮扶项目精不精准,帮扶成效如何,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实。“很多村民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我们更加觉得,老百姓有获得感,我们帮扶队员才有成就感。”他说,这集政论片从扶贫切入,意味着获得感不是部分人的专利,而是所有人都必须有的,这对扶贫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种粮大户、溧阳市上兴镇桥东干村党支部副书记孙翔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句话让他很感动、很激动。总书记突出强调在两年之内要让7000多万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一定要突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作为村干部,我们与农村贫困人口接触最直接,更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获得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观看完最后一集,省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感慨良多。他说,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核心是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盼,极大丰富和拓展了“老百姓获得感”的内涵。
结合这集政论片,诸纪录认为,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增进经济权益首当其冲,要通过民众创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的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同时应赋予他们更多财产权,增加财产性收入。还要增进政治权益,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增进社会权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省出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标准,明确了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底线”“基线”标准,推动各地找民生“短板”,主攻薄弱环节,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必将极大增进城乡居民的各方面权益。他还认为,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不仅要提供物质产品,还要提供好的文化产品、精神产品,并增进生态权益,“老百姓看到,清澈的河流能够淘米洗菜、下水游泳,能够陶冶情操、休闲放松,也是一种获得感。”
唐飞江是盐城市大丰区兴谷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曾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硕士说,农民作为我国占有最大人口比例的群体,他们获得感的增强对于提升全民获得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推行的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等,都是让广大农民收入得到有效提升的惠农政策。群众利益无小事,如何做到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需要广大和农民打交道的一线工作人员继续努力。他说,作为粮食行业从业人员,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压级压价、不缺斤少两,确保政策不走样,农民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获得感才能提升。
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传递出的明确信号,也正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根本推动力。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全国有1846万个宝宝出生,比“十二五”期间的平均每年出生数增长近200万人。在省交通厅工作的居法军去年4月荣升“二宝爹”,每天晚上都要幸福地围着两个宝宝忙碌。他说,对于改革,老百姓的愿望很大也很小,期待更好地生存,期待更好地发展。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医疗、生活环境,是每个普通家庭最关心的事。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择校问题,中小学课外负担重,中考高考政策,等等,都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推动和解决,让城乡居民看病更方便,享有的教育资源更丰富,保障制度更完善。他认为,随着改革深化,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将不断得到提升。
“不是让农民简单地进城,而是要真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我对这句话感受特别深!”2000年,31岁的冯生裕只身一人从泗洪老家来南京打拼,拉货、卖菜、开出租车,“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这里就是为了赚钱,城里的一切跟我没多大关系,孩子上学解决不了,只能在老家。这几年,各种政策放开,我们在南京买了房,有了户口,小女儿就是在南京读的中学。这才觉得,自己在城里扎了根。”已经当上装修公司小老板的冯生裕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铁杆粉丝”,他希望改革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吕 妍 朱新法)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