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揭晓
中国江苏网1月21日讯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和市广电总台共同承办的“2014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评选正式揭晓。“2014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由市主要媒体认真推荐产生候选篇目、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并听取市有关方面意见后产生,旨在总结展示2014年度全市各个方面的工作成果,营造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这十件大事分别是:1.围绕“查改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主线,全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674个基层党组织、23.3万名党员积极参与,为群众办实事3.5万余件,工地扬尘、学校食堂管理、农贸市场环境等十大专项整治成效明显;2.积极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全市上下围绕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转型新发展、实现民生新改善、谋求改革新成效五个方面,凝聚了思想共识,形成了调研成果,巩固了工作机制,发展氛围更加浓厚;3.建立健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组织体系,推进招商引资、目标考核、产业集聚等重大改革事项;4.“五城同创”实现整体突破,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技术评估考核验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现场考核,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即将迎来国家评估,人居环境奖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暗访测评、直接晋升全国提名城市;5.大运河申遗成功,宿迁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6.宿淮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实现全省地级市铁路客运运输全覆盖;7.宿迁学院正式独立建校,填补我市本科院校空白;8.“鼎鼎有民”、“速新闻”上线运行,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9.“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受热捧,率先开展网络经营主体工商登记,新增全国“淘宝村”2个,网络创业成为富民强市新引擎;10.我市6部作品获江苏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
1 围绕“查改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主线,全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674个基层党组织、23.3万名党员积极参与,为群众办实事3.5万余件,工地扬尘、学校食堂管理、农贸市场环境等十大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2014年宿迁全市上下围绕“查改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主线,高标准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7674个基层党组织、23.3万名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活动。
活动中,李学勇省长全程参与并给予指导,全市万余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一对一”结对帮扶,3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9万多名干部职工帮助基层兴办实事3.5万余件,工地扬尘、学校食堂管理、农贸市场环境等十大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市委常委班子召开的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市委两次在全省专题会议上交流经验, 我市的特色做法多次被中央和省委活动《简报》推介。
2 积极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全市上下围绕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转型新发展、实现民生新改善、谋求改革新成效五个方面,凝聚了思想共识,形成了调研成果,巩固了工作机制,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2014年9月至10月,全市上下积极开展“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的“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
两个月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基层群众积极参与,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认识的大统一,形成了具有较强价值的调研成果,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牢固树立“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联江通海”的意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着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出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意见,积极构建市域“双新一特”、县域“2+1”产业体系。以建设“三个示范区”为目标,以实现“五有三转”为抓手,各级开发区步入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新阶段。坚持以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好群众最为关切的“医教水住行”问题。“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引起中央、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纷纷聚焦宿迁,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刊发稿件20余篇,深度诠释新常态下宿迁的发展理念。
3 建立健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组织体系,推进招商引资、目标考核、产业集聚等重大改革事项
建立健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组织体系,先后召开五次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招商引资、目标考核、产业集聚、农业农村、扶贫开发等事关宿迁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改革招商引资方法,取消市直部门招商引资任务,推动招商方式由全员招商向园区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三位一体”转变,更加突出园区招商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专业招商的引领作用,更加树立产业招商的鲜明导向,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升级版”。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资格资质去行政化、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领域改革,各项改革全面启动,部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4 “五城同创”实现整体突破,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考核验收,节水型城市通过国家现场考核,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评估、即将迎来国家评估,人居环境奖城市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文明城市通过省级暗访测评、直接晋升全国提名城市
2014年,全市上下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持续大力度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既完善了功能、优化了环境,也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
在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中,牢固树立“创卫不仅仅是为了卫生”理念,突出“创卫为民、创卫惠民”导向,形成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启动棚户区改造13个,涉及住户近7000户,对全市20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惠及群众6万余人,城区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成功整治规范小餐饮2500多家,新建“两场一街一中心”项目30个。文明城市通过省级暗访测评、直接晋升全国提名城市,在苏北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交通文明指数全省第一,礼让斑马线行为全省最好,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系列创建工程成效显著。下发13万册《我文明 宿迁文明——宿迁市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知识读本》,常态开展志愿服务人员1万余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评估、即将迎来国家评估,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8.78%和8.13%,宿迁向着“天更蓝、水更清、林更茂、景更秀、人民生活更美好”现代化生态城市不断迈进。
5 大运河申遗成功,宿迁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
2014年6月22日,从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大运河27个申遗城市之一的宿迁,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
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分布在全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其中,我市有一点一段入选,分别是皂河龙王庙行宫和中运河段。大运河宿迁段的独特性,在于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大运河宿迁段共有三部分,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老汴河)入淮河的尾闾33公里,元明间作为大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原泗水下游)121公里,清康熙年间为避黄行运而开挖的中运河112公里。流经我市的京杭大运河长度居沿河各市之首,其中,城区段约16公里,上下游分别与骆马湖和洪泽湖两大淡水湖相通,城区段运河也是运河上最繁忙的航段之一。
6 宿淮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实现全省地级市铁路客运运输全覆盖
2014年12月10日凌晨00:03,由重庆北开往南通的K661次客运列车成为首列驶入洋河站的火车,标志着宿淮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结束了宿迁城区不通火车的历史。至此,江苏省13个地级市实现铁路客运运输全覆盖。
宿淮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后,开通3对普速列车,即南通到北京、徐州、重庆各1对。这条线路的开通,将苏北的铁路连接上京沪铁路,使得苏北地区铁路能够成网运行,促进苏北的经济发展。宿淮铁路西起京沪铁路符离集车站,东至新长铁路袁北站,途经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江苏省泗洪县、宿迁市、泗阳县、淮安市,宿迁境内设3个站点,即洋河站、泗阳站和泗洪站。
7 宿迁学院正式独立建校,填补我市本科院校空白
2014年6月28日,宿迁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建立并隆重揭牌,这意味着宿迁学院自此有了独立自主的招生权,填补了我市本科院校的空白。12年来,按照“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的办学模式,宿迁学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办学规模由最初的11个专业、1000名本科在校生,发展到36个专业、1万多名本科在校生,各项可比性指标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宿迁学院明确为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2万人,首批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测绘工程等5个专业。
2014年,我市倾力打造的“鼎鼎有民”网络平台和“速新闻”移动终端上线,通过新媒体进一步畅通了党委、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渠道,让民意诉求及时充分表达,实际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有效解决。
“鼎鼎有民”网络平台依托网民关注度高的社会论坛而设立,加入市委、市政府网络发言人卡通形象“鼎鼎”,开设“鼎鼎广播”、“鼎鼎帮您”、“鼎鼎有约”等版块,实现信息发布、诉求办理、互动交流、民生服务等功能,各县区和市级职能部门126名网络发言人全部进驻平台,第一时间回应网民诉求。据统计,2014年“鼎鼎有民”总帖量为63.5万条,其中主题帖4.1万条,跟帖59.4万条;需要承办的诉求帖文约1.4万条,及时关注率、按时回复率保持96%以上,网民聚集度和活跃度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宿迁网民的集聚地和体察民意的主渠道。
“速新闻”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集新闻资讯、互动交流、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新兴主流媒体,在全省率先采用“1+10”市县共建模式。12月26日“速新闻”正式上线,按照全资讯发布、全天候推送、全平台传播、全范围覆盖的要求,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江苏一流、宿迁最强”的主流新兴媒体,形成全市统一的移动舆论场,与现有报纸、电视一道成为市域媒体“三驾马车”, 成为党委、政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服务广大群众的新平台和主阵地。
9 “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受热捧,率先开展网络经营主体工商登记,新增全国“淘宝村”2个,网络创业成为富民强市新引擎
市委、市政府树立鼓励支持网络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网络创业主体,加快推进创业载体建设,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14年,我市成功举办市首届网货供需对接会、网络创业事迹报告会、农村青年网络创业创新论坛等10多项网络创业主题活动,尤其是宿迁市首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9月8日正式开赛,吸引参赛网店4691家,参赛网店总销售额2.02亿元。市政府与京东旗下的中国知名网络零售商圈——拍拍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创新开展“政府+知名网络平台+市场主体”的网店登记监管新模式,探索建设电子工商登记注册系统。12月27日,我市完成电子营业执照签发系统与工商登记注册软件集成工作,并核发了全国首张个人网店数字营业执照。目前,全市正常经营网点达到3.1万家,年网络销售额达32.2亿元,全国“淘宝村”总数达4个,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网络创业及从业人员超26万人。
10 我市6部作品获江苏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
2014年,我市有6部作品荣获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首次获得组织工作奖,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获奖作品分别为电影《炮兵司令朱瑞》,电视纪录片《美人虞姬》,歌曲《心仪五星红旗》、《我爱你啊,美丽的家园》,戏剧《乡村好人》,图书《沧桑》。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3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为了让文艺精品创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我市积极统筹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作,按照“尽快实现文艺精品创作突破”的工作定位,探索建立了“市县(区)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从题材规划、创作推进、文化产品评价激励到优秀作品宣传推广全程介入。聘请25名知名文艺家担任创作导师,对作品创作进行全程指导。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03部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其中淮海戏《乡村好人》获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为我市戏剧历史最好成绩。(侍宣)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