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靖江制造”破茧“智变”

27.09.2017  21:05

  近年来,我市通过给传统工业插上智能化、信息化的“翅膀”,靖江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力也得到快速提升。智能制造在靖江展现魅力的同时,也需要打破一系列瓶颈制约,顺应并融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

  智能制造成为竞争焦点

  第四次产业革命是个智能时代。所谓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德国‘工业4.0’,到美国‘再工业化’,再到‘中国制造2025’,各大经济体纷纷推进智能制造,抢占制造业高端。”在上周刚刚举行的2017中国(靖江)国际创新创业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这样说道。“智能时代,中国必须用创新思维推进智能制造。”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安德森·林奎斯特指出。

  当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面临严峻考验。推动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市经信委主任何健介绍,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我市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举措。

  我市智能制造初显成效

  近年来,在我市实施的“机器人+智能制造”推进战略的引领下,靖江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热情得到空前激发。

  今年1~6月份,我市共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7个,同期增加46个,完成投资27.72亿元,同比增长155.2%,占技改投资20.32%,同期增加10.5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中,超过116家企业引进了智能化生产设备,共计3000 台(套)左右。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3个,泰州市智能车间1个。欧普特条码、张氏纺织、永盛光电、华达科技等10家企业也已经建成智能车间,上骐集团、旭顺东明等11家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智能车间建设。

  当智能制造的大门打开后,“靖江制造”变得更加聪明、高效。江苏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建成了中压互感器智能车间,获得了包括国内智能制造领域顶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顾国彪等专家们的赞扬。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实施超高效节能电机智能制造项目,企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了25%,生产运营成本降低2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4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先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智能生产改造后,车间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人员人工成本下降50%。

  恒力制动器尝到智能制造“甜头

  投资3304万元,对一个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结果产品生产效率提升100%,产品质量合格率上升至99.95%,这让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旗钊大赞“值了”。

  “智能车间通过均衡生产与智能H型布局、多工步协同,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量从5000件提升为7.7万件,新增销售9350万元,通过产线与机械手臂,员工操作强度降低65%,生产效率提升100%。”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

  智能汽车盘式制动器车间改造中,还将物联网RFID技术和企业ERP管理系统结合,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与生产过程全程智能监控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产品合格率上升至99.95%。据悉,这个车间去年获评江苏省优秀示范智能车间。

  亟待打破资金、人才瓶颈制约

  今年7月,市经信委组织我市部分智能制造企业代表赴苏州观摩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苏州市在智能制造方面,形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服务、信息化研究等全产业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服务链条,已经接近工业3.0,而靖江的智能制造整体水平,仍然在工业2.0左右徘徊。

  资金和人才,成为制约靖江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任督二脉”。

  一位空调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并不充足,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微薄,导致企业难以规模化推进“机器换人”。“市经信委也做过调研,发现智能制造虽然人人喜爱,但靖江很大一部分企业仍然舍不得投入。”市经信委副主任王金付表示。

  人才也是我市深化智能制造的瓶颈制约。“企业智能车间已经在国内领先,但目前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管理类和技术类人才奇缺,国家目前还没有互感器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导致企业智能制造仍然面临不小的困扰。”江苏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江咏感慨。除资金和人才因素外,缺乏智能制造服务体系、智造标准不统一等因素,也成为靖江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成长中的烦恼”。

  市政协《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调研报告》认为,靖江要实现智能制造的新提升,迫切需要破解这些瓶颈制约,必须高起点制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标杆企业,同时制定高含金量的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人才体系。

  “机器人+智能制造”,未来靖江怎么干

  相对于传统生产方式而言,智能制造意味着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

  推进智能制造,企业家的思想认识是关键。今后,我市要加大智能制造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树立典型、组织参观学习、培训关键人才,引导靖江企业聚焦智能制造,掀起推进智能制造新浪潮。

  创新发展,政策先行。近期,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企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明确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重点推进企业数控装备普及换代、重大装备智能改造、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制造模式集成创新,全面提升企业装备制造整体水平,加快靖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意见》提出,我市将按照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安全可控要求,通过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十三五”期间,每年实施50个以上“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到“十三五”末,累计建成智能生产线100条以上、智能车间50个以上(其中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个以上),累计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300台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关键工序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意见》同时明确了推进存量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试点示范、推进产品智能化升级示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等六大重点任务,并明确了相关扶持政策和要素支撑。

  围绕破解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制约,王金付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设立靖江市“机器人+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同时搭建人才引进与技术交流平台,为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智力支持。

  我市还将建设智能制造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品牌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商,加快建设以智能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制造应用的重点骨干企业为成员的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加速推进“靖江制造”破茧“智变”。

  (全媒体记者贾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