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维伟:以创新思维推动江苏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省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推动了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江苏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民政部对全国各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江苏综合排名第一。面对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质量养老服务的新需求,养老服务业有哪些举措?未来有哪些规划?日前,新华网江苏频道专访了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
问:请介绍一下江苏目前老龄化的相关情况和特点。
沙维伟:我省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总体情况呈现出五个方面基本特点:一是基数大。2017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56.21万,占户籍人口的22.51%,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99.91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38%。二是增速快。从2010年到2017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458万,平均每年净增近57万。三是寿龄高。到2017年底,全省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9万,占老年人口的14.78%。四是空巢比例高。我省空巢老人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2%。五是失能失智多。全省失能、部分失能和失智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其中完全失能的约占3%。
问:在加快发展江苏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发展过程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沙维伟: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江苏在规划引导、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综合施策,重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等工作,全省养老服务业总体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具体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在出台《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基础上,省政府于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养老用地、护理型养老床位补贴、医养融合、养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许多有力举措,其中养老服务人均用地面积由国务院要求的最低0.1平方米提高到0.2平方米以上,并规定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分别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和15平方米配建、调剂养老服务用房。
二是着力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全省已初步构建起重点突出、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城乡特困老人入住机构的,费用由政府统一承担,分散居住的按照城市、农村平均每人每年13464元、96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全面实施尊老金制度,每年有230余万80周岁以上老年人领取政府发放的尊老金。从2015年开始,江苏又建立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以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制度。全面实施分散供养城乡特困老人及其他重点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制度,形成了全覆盖的关爱服务体系。注重老年人精神关爱,组织开展各类相关活动,努力解决城乡空巢、留守老人精神孤独等问题。
三是持续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全省共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万多家、“虚拟养老院”95个。省政府近三年都将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全省已累计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9所,社区老年人助餐点6088个。着力改善养老床位结构,全省共有各类养老床位63.7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8.1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40%以上。全省经卫生计生部门批准设立的护理院达到135家。着力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省本级开发了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级开发、四级使用,全省有14家养老服务组织和机构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养老服务试点。着力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养老机构标准化工作,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A级评定标准,推动养老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上亿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统一不同所有制养老服务设施的补助标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大力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全省共有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各类床位38.3万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60%以上。出台鼓励外资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在税费、补贴、供地等方面享受内资同等待遇,目前已有美国、法国、德国等20多家养老服务企业以直接投资、运营项目和开展合作等方式落户江苏。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路子,省本级和苏州市分别成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产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五是切实强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培训,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十二五”以来,全省共培训了3.5万余名养老护理员。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制度,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制度。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级财政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的一次性补贴。南京、无锡等地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发放入职奖励金。
六是加快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路子,鼓励市场分层次、分类别提供养老服务产品。省本级和苏州市分别成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产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仅2016年国家开发银行对江苏养老服务项目授信就超过10亿元,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养老设施项目顺利实施。
江苏召开养老工作会议
问:请问江苏在养老服务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
沙维伟: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与持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相比,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是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需要加强。部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政策配套不足,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智慧养老信息系统的覆盖率较高,但线下服务资源支持不足,老年人获得感不强。适老化社区改造刚刚起步,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任务很重。
其次是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有待深度融合。医养融合发展有待深化。养老和卫生资源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进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
再次是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有待加强。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部分地区落地难。市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未形成。
还有是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还需提高。虽然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多是二度就业的“40”、“50”人员及农村务工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职业认可度及社会地位还是偏低,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从业意愿不高。
走进祖堂山社会福利院
问: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养老观念更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请问江苏未来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培育有效供给方面有怎样的规划?
沙维伟:下一步,江苏将以创新理念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一是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实际需求,将养老资源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倾斜,向医养结合倾斜,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提升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每年建设100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2000个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街道和社区全覆盖。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实体化、社会化。强化对家庭养老的政策支持,推进适宜养老住区试点示范建设。努力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围绕养老院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全面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提升工程,建设更多质量有保证、服务有标准、人员有专长的专业化养老院。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大力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到“十三五”末,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的比例达到50%以上,每个市、县(市、区)至少建有一所老年护理院或老年康复医院,全省护理院总数超过200家。推广建立特困失能、部分失能老人集中托养机制,为他们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转型为当地养老服务中心,在保障政府供养对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到2020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床位使用率力争达到80%、70%和60%。鼓励支持农村小型互助式养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更适合农民、农村实际的养老服务。
二是改善结构,精准施策。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今后对所有新建的、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全部实行公办民营;已经建成的公办养老机构,逐步实现公办民营。对不同社会主体投资兴办的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实施同等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医保进入等政策,力争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70%以上。鼓励引进外资在省内建设、运营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三是创新引领,发展产业。强化民生经济的理念,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品牌辐射示范效应大的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开展省级养老服务创新示范企业评选认定。
四是注重质效,规范发展。完善监督机制,健全评估制度,出台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融合、能力评估、教育培训等标准,以标准化建设带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对老年人申请进入政府兜底服务机构和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全面评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机制,加大对养老服务饮食卫生、消防安全、服务价格等监管力度,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