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马威龙墓安放盐城
21.08.2015 14:16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马威龙的女儿马巧芳擦拭父亲的墓碑。
中国江苏网8月21日讯 “爸爸,您以后就在这儿,我经常会来看您的。”昨天上午,77岁的马巧芳女士在市区永安陵园里,对着父亲的墓碑说。她的父亲是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的马威龙将军。
“其实也算不上墓碑,有点像衣冠冢吧,”马巧芳对盐城晚报记者说,她的父亲是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第二期、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战全面爆发后,马威龙时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三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因功升任陆军第二十七军第四十六师第三旅少将旅长。1938年5月19日,马威龙部参加河南兰封战役,围困土肥原师团于罗王寨、三义寨一带。5月24日,马威龙亲自带队向日寇冲击,不幸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壮烈殉国。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马威龙将军位列其中。
“我是1938年1月出生的,父亲5月就去世了,都没见过一面,”马巧芳说,父亲生前的事情,都是后来家人告诉她的。马威龙去世后,遗体曾经葬在广西桂林。但由于时局混乱,随后日军逼近桂林,全家开始逃难。待到抗战胜利后,父亲的坟墓已经找不到了。
马巧芳说,这是全家的一块心病。由于马威龙籍贯在广西,烈士证书却是由定居苏州的大姐在苏州民政部门开的,何处再建父亲的墓,成了难题,一拖延就是几十年。
“想来想去,算了,就在我们盐城吧。”马巧芳说,她将父亲和母亲的墓合并在一处,这样能够经常来看一看。她的孙子已经在盐城参加工作,将来子孙后代都会记得,家里有一位抗日英烈。
编辑: 王高峰、王瑶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21.08.2015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