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抗战剧拼颜值拼新意 业内劝“小鲜肉”谨慎出演

31.08.2015  07:58

  《毕业歌》中李小冉剧照

  中新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张曦)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从8月起,电视荧屏进入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播出月的集中展映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部以上的抗战剧正在或即将播出。作为每年热播的剧种,今年的抗战剧有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演员的颜值更高,而且内容也更加有新意,但是也有业内人提出,当红偶像明星要谨慎出演抗战剧。

   现象1

   精品剧目增多

   多部抗战剧被撤下

  早前在地方频道播出的抗战剧《来势凶猛》(又名《一起打鬼子》),因“裤裆藏雷”的桥段引发关注,并遭到处罚。同时,广电总局对抗战剧的审查相比以往相对趋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得知,总局还把2010年的剧都拿出来重新审核。

  不少观众也发现,近日已经有数部抗战剧中途撤档,包括在山东卫视开播了三四天的《绝地刀锋》突然停播,改播《红高粱》;天津卫视的《枪侠》、山东卫视《狐影》、贵州与河南播出的《野山鹰》等多部抗战剧中途下档。有媒体分析认为,这些剧目的撤下,或许与对抗战剧的严格把关有关。

  与此同时,不少优质剧目也亮相荧屏,其中不乏一些大制作。例如央视的《黄河在咆哮》、江苏卫视的《毕业歌》、浙江卫视的《铁在烧》、湖南卫视的《伪装者》等,在获得高收视的同时也收获不错的口碑。

  对于如何避免雷剧,记者采访了《铁在烧》的导演刘新,他指出抗战剧一定要摆对立场,务必尊重历史,同时也要有新意,“就像纳粹、包括二战,全世界很多国家依然都在拍,很多的优秀的影视剧其实都有新的表达,我觉得这值得学习”。

  在《黄河在咆哮》主演孙茜看来,创作、出演抗战剧需要良知,“任何题材的电视剧,都要尽可能还原真实,不要太戏说。因为有很多小孩子对历史的辩证没有清晰的判断,所以尽管是表演,但还是别太娱乐化,要有艺术责任感”。

  军事题材作家周健良指出,抗战剧虽然是战争剧,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历史剧,“历史剧最重要的就是在细节上的还原度,这就是所谓的‘质感’。当你把战争场面剥离出来,剩下的那个时代背景,做得越细、越有质感的时候,就成立了”。

   现象2:

   演员颜值逐渐高

   知名剧评人:小鲜肉慎演抗战剧

  相比之前的抗战剧,目前热播的不少剧都起用了当红明星,例如《春江英雄之秀才遇到兵》由李晨、沙溢主演;《铁在烧》里有王雷、刘涛、叶祖新加盟;《伪装者》是胡歌的谍战剧首秀;《毕业歌》中有李小冉、付辛博、王耀庆等……这些偶像明星的加盟令抗战季颜值猛涨,成为一大亮点。

  不过,针对抗战剧拼颜值这一点,知名剧评人黄娟却提出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当红的“小鲜肉”和“小花旦”并不适合出演这类剧。

  “他们的粉丝和抗战剧的主流观众群并不吻合,而且他们的档期很满,活动很多,很难花时间沉淀下来研究角色,还是演偶像剧更驾轻就熟。”黄娟认为抗战剧与其他剧不同,不仅有打斗场面,演员需要静下心来进入氛围,“另外,‘小鲜肉’更习惯港台导演的风格,和抗战剧的编剧和导演套路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

  黄娟透露,目前某“小鲜肉”男星在热播抗战剧中的表现让人失望,不仅没有得到主流剧市场的认可,该剧导演的下一部戏也没有与其继续合作。另外,对于《伪装者》主演胡歌,黄娟认为他在演了一年多话剧后转型成功,“据我所知,胡歌拍《伪装者》期间没有请过假,也拒绝所有外出活动,他演得很好,也赢得了导演团队的尊重,这对他未来很有帮助”。

  对于抗战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尤其是90后观众,黄娟直言:“不需要吸引年轻人,现在的要求是让抗战剧回归正剧,那就需要去娱乐化,如果邀请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年轻偶像,会增加雷剧和娱乐化的可能性。

   现象3:

   抗战剧“”人倍出

   题材更加丰富

  记者发现,相比早前脸谱化、概念化的英雄人物,当下热映的抗战剧更多地从小人物的视角入手。例如浙江卫视热播的《铁在烧》,就讲述了抗战背景下三个普通人抗击日寇的故事;江苏卫视的《毕业歌》则囊括谍战、偶像、爱情等元素。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视剧的导演都是首次执导抗战题材。

  对于为何在《铁在烧》中加入反战主题,导演刘新告诉记者,自己对对战争题材有个人情结,“我把所有我认为经典的战争电影又拿出来复习了一遍,这个功课就做了五六十天的时间,我希望也从日本人的角度反思这样战争。

  在《毕业歌》导演曹盾看来,加入新鲜元素是想要抓住年轻观众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他认为这些元素的融合,比直白的战争来得更加丰满,对观众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

原标题: 热播抗战剧拼颜值拼新意 业内劝“小鲜肉”谨慎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