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扬州闸“地下水龙”昨通水 首建地下暗河为古运河换水
扬州闸改建效果图
建设中的地下水龙(资料图片)
中国江苏网1月18日讯 (记者 姜涛)昨天,作为扬州城区防洪“东大门”的扬州闸重建工程重大项目之一的地下箱涵工程正式通水,405米长的“地下水龙”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古运河,为古运河活水换水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扬州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扬州闸拆除重建,其上下闸首将实施打坝围堰,必须先建设一条导流河,保证古运河等水系活水。”以前建设的一些导流河主要采取明河形式,但此次在导流河开挖中,首次采用了地下暗河方式,导流规模也是历年最大的。
这条“地下水龙”深藏在地下7米深处,长度达405米,按古运河生态基流要求的断面流速0.1米/秒匡算,需要的导流活水流量约为19.5立方米/秒。虽然与扬州闸门洞开时的四五十立方米/秒的流量相比,流速、流量小了不少,但是活水换水的目标可以保证。
此次导流河开挖,是扬州首次采用地下暗河,采用导流箱涵主要是为了扬州闸不久的将来新建外排泵站时免得重开导流河。导流箱涵同时在地下7米深处整体开挖,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水糟,覆土厚度达2米,对沿河绿化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据工程施工人员介绍,经多方案比选,在老闸北侧约38m处设总净宽7米、高3.5米钢筋砼导流涵,导流涵从运河北路大桥最北侧净宽约26米的桥跨下穿过运河北路。导流箱涵为C25钢筋砼,总长约405米,高3.5米,总净宽7米,分两孔布置,涵顶覆土2米。
专家介绍说,近年来的统计显示:在淮水较丰年份,我市通过扬州闸利用淮水为古运河、仪扬河换水水量达6亿方以上,相当于换掉了四五个邵伯湖,即使在干旱年份,换水水量也达3亿到4亿方。
延伸阅读
三问扬州闸改建
今年市区活水将实现全覆盖扬州闸有何作用?
扬州闸改建工程是国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重要子项目,也是我市去年全面启动的城区黑臭河道整治工程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按照市区“清水活水”三年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目前已启动实施扬州闸、黄金坝闸站、平山堂泵站、瓜洲泵站等项目工程建设,全面沟通城区主要水系,构建排涝活水统筹、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网连通体系,到2015年上半年确保市区主干河道活水全覆盖。
扬州闸有何作用?
集挡洪、排水、通航等功能于一身
扬州闸始建于1970年冬,1973年投入使用。据市水利局规划计划处处长徐卫东介绍,扬州闸具有五大功能,一是实现对古运河北端抵御淮河入江水道洪水的控制,二是仪邗山区灌溉补水及扬州城区引水、排涝的重要口门,三是利用套闸维持古运河的通航,四是对包括古运河、瘦西湖等在内的城区河湖调换优质水源,五是实现城区“清水活水”的重要保障。
水利专家介绍说,从国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来讲,扬州闸改建是从根本上促使淮河入江水道达到设计标准,彻底消除防洪隐患的实际需要。
为何进行改建?
结构老化严重,存在较多隐患
专家说,由于该闸兴建时受历史条件限制,设计标准较低,除闸门、门墩以及公路桥大肋使用钢材外,其余部位均以素砼和浆砌块石为主。1989年,该闸进行了除险加固建设,但其安全隐患未彻底处理。此后该闸又运行近25年,其间未进行大的维修和技改。
“目前,扬州闸结构老化严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专家说,2013年,我市委托具有国家专业资质的团队对扬州闸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鉴定,鉴定结果为:南侧套闸上下闸首及闸室、北侧套闸下闸首为四类闸,需拆除重建;北侧套闸上闸首为三类闸,需除险加固。
改建有何作用?
保障城区“清水活水”
“改建工程将装配全新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让整座闸的功能更强大。”专家介绍说,扬州闸工程总体仍维持现状,局部作适当调整。本次工程由南侧套闸拆除重建、北侧套闸加固、重建太平北路交通桥、金属结构、电气及自动化、启闭机房及其附属设施、临时工程等几部分组成。
我市有关规划确定,古运河—邗沟河—瘦西湖—沿山河为城市活水的主要通道,通过开启扬州闸引大运河水至古运河,利用黄金坝闸站、沿山河平山堂站提引水源至活水通道,为城区输送清洁水源。
古运河是扬州城的“同龄”河道,在正常情况下,其生态用水通过扬州闸引大运河水为其补充清洁水体。扬州闸改建工程实施后,使该闸达到设计标准,解决了目前扬州闸常年处于带病运行状态的问题,提高了扬州闸防洪、引水、通航的能力,有利于扬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工程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