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政企同心,打响物资供应“保卫战”

16.08.2021  21:27

  原标题:扬州79家应急生产加工企业全力以赴保供——

  政企同心,打响物资供应“保卫战

  市民在扬州市邗江区一家超市内选购。 (新华社发)

  8月14日上午10点,赛分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内,37名员工在依次做完第八轮核酸检测后,急忙赶回车间,加紧生产北京生物疫苗生产所必需的材料——液相色谱填料。赛分科技今年4月才正式投产,7月下旬就“”上疫情,赛分科技总经理钱望霓庆幸反应及时,“南京出现疫情的时候,我们就提前采购了原辅料,不然供应链可就断了。

  在扬州,与赛分科技一样争分夺秒、抓紧生产的重点企业共有79家。连日来,在物资保供这条战线上,政府与企业“坐在一起”想办法,领导干部下沉一线解难题,生产企业、运输企业提前开工,加班加点……只为了一个目标——让更多的保障物资快一点到达战疫第一线。

  抗生素产能翻三番,大米日产量增两倍

  审核、放行、装车……每天,一箱箱抗生素从江苏联环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制药厂发货,源源不断向扬州三院等救治一线输送。

  连日来,作为扬州主要的抗生素制造基地,江苏联环药业集团紧急打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疫战。“我们主要生产抗生素类和泌尿类药品,目前90%的生产线都停掉了,只剩保供产品——抗生素类多西环素、多粘菌素等抗感染药物的生产仍在进行。”江苏联环药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夏春来说,特殊时期,企业抗生素的产能一下翻了三番,满负荷运转。

  江苏联环药业集团的现状,是眼下扬州城内应急生产火线上的一个缩影。“当前城市内重点生产企业有79家,主要分布在‘三必需一重要’领域,即涉及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当前产能完全能够满足保城市运行、保疫情防控、保居民生活的需要。”扬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8月2日主城区大多数企业按下暂停键后,城内“三必需一重要”企业仍然保持生产运营。

  “疫情前粮油供应进入淡季,疫情出现以后情况急变。” 位于江都区的扬州中月米业有限公司,是疫情发生后扬州正常运转的18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之一,董事长葛忠奎清楚地记得,8月1日是一条“分水岭”,从这一天起,企业接到的电话订单量显著提升。

  “此次疫情发生前,企业平均每天8个小时就能完成原粮加工任务,但从8月1日开始,设备和人手全员投入,单日运转16个小时都嫌不够。”葛忠奎将所有人手召集起来,“当时就统一了思想,对扬州市内供应商,不论原先是否与企业开展合作,这时只要有需求就供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即便生产成本攀升,但葛忠奎始终坚守一条底线:出厂大米保价、保质、保量,从而起到保市场的作用。“我们让员工们回家收拾必要的衣物和日常用品,随后安排大家住在厂里。”葛忠奎感慨:“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以往一天四五十吨的产能,8月1日以后那几天里,每天基本都上调到150吨以上——相当于平时3倍的日产量。”设备不可能临时换新,生产线难以短时间扩容,能做的就只有延展工作时长,“8月4日,加工强度到达顶峰。”葛忠奎告诉记者,当天,企业连续运转了近20个小时。8月5日过后,伴随市场新增需求逐渐饱和,外加本地库存充足,葛忠奎的中月米业和其它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度过最紧张的时段。

  扬州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夏卫峰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扬州18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无一停工、都在生产经营,日处理稻谷能力2800吨、小麦能力2000吨,且粮源较为充足,当前可供18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生产加工的原粮库存7.1万吨,能够满足加工的需求。

  日均供水约68万吨,供气约20万立方米

  14日下午3点30分,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的班车停在了大门口,车上“党员突击队”的字样格外醒目,车上陆续下来30多名公司员工,都是从集中封闭管理的酒店而来,接替下午4点下班的同事们,前一班的同事们已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经过消杀等程序后,接班的员工们开始紧张工作。

  疫情发生后,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预案。公司原有900多人,由于疫情原因,能够到岗的只有300多人。“我们将101名操作工分别安置在距离公司约1公里和4公里的两家酒店,封闭管理,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分3个班次到岗上班,检修人员就地住在厂里的公寓,后勤和管理人员睡在办公室。”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成说,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关乎千家万户,由于疫情缘故,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普遍压缩不少。在人员减少2/3的情况下,公司的4台机组正常运作,日均发电1300多万度,保障了全市70%的用电量。

  扬州市城控集团及时成立安全保供工作专班,切实保障城区居民自来水、燃气供应安全稳定。“7月30日下午,集团下属公司长江水务公司立即组建一支95人的应急生产队伍,全部实行驻厂管理。疫情前,该水厂约有200名生产员工,缩减人员近50%。生产线由原先的4个生产班组,压缩为2个生产班组。”扬州市城控集团副董事长戚磊表示,为确保生产规模不受影响,生产人员上班时间增加。应急队伍由原生产厂人员和水务处室有生产经验的人员组成,集团严禁应急队伍人员外出,并每日提交“双码”、核酸证明,汇报身体健康状态,随时出征一线,保证生产人员充足。

  “目前,扬州的日均供水约68万吨,日均供气约20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城区居民生活需求。”戚磊表示,在自来水生产工艺上,集团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全面按照国家标准消毒处理。实行从“取水源头”到“入户龙头”全过程检测,106项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在天然气供应上,积极对接上游气源,保证气量供应充足;强化天然气管道安全巡查,确保天然气输送安全。

  一条绿色通道,解决5万吨电煤运输难题

  “当前我们还有部分市内供热用户在生产,也都是特殊时期扬州的重点生产企业。因此除电力外,电厂还需将产出的蒸汽,沿管道输送至这些下游生产企业,用户中,不乏生产医疗器械不能停止的本市企业。”宋成介绍。

  自8月1日至12日,为保障下游重点生产企业维持生产,华电扬州累计供应的蒸汽量大约达到8000结焦。宋成说:“这相当于通过20公里左右的管道,将蒸汽输送至大约10家同时应急生产中的下游企业。

  上下游配套,离不开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可靠运行。“可靠供电已经成为目前稳定本地重点企业生产、产业链运转的核心——不能因为机组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下游企业用电。”宋成感言,战疫紧要期,如果供电供热一旦不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要能守住机组安全运行,就能满足市内下游企业的生产需求。

  政府职能部门此时发挥的作用,也非同小可。

  宋成还记得,为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保障企业应急生产,市工信局专门派人一次次登门指导。“重点生产需要保障,防疫措施更不可掉以轻心。”扬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殊时期全市保障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企业必须要落细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才能够开工生产。“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对企业指导,制定下发企业、办公场所、企业职工3个专项防控技术指南,建立健全‘属地、部门、企业、员工’四方责任体系、明确专人挂钩企业督促指导、要求企业开展人员排查、进行员工封闭管理。另一方面,市区工信部门 ‘四不两直’,对全部在产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和督促指导,及时指出问题并跟踪落实整改。

  为解决电厂发电必要的煤炭运输,扬州海事部门也没少花心思。“我们厂坐落在京杭运河边的邗江区竹西街道,发电所需煤炭主要通过水运从长江口进运河,途经几道船闸,最终到达码头。”宋成说,水运封闭后,经海事部门协调,7月25日前后扬州煤电内河运输绿色通道便紧急设立,而后走绿色通道运进厂内的煤炭累计约达5万吨,大约能发1.5亿度电。

  特殊时期,生产企业运转难免遇到经营成本上升的问题。为让企业定心、安心,扬州市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努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争取了6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专项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增加疫情防控保障企业、涉农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此外,扬州还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求银行机构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收费。(顾敏 李睿哲 洪叶 杨频萍)

来源: 新华日报

因疫情防控不力 扬州市卫健委主任等12人被处理
  履行疫情防控职责不力 扬州市卫健委主任等12人江苏新闻网
吉兰芳:守护万家灯火
工作中的吉兰芳 吉兰芳(右二)走进江苏省金湖检察院
1-4月江苏新获批上市新药84个
   1-4月江苏新获批上市新药84个 继续位居全江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