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探索提升学生足球技能长效机制
多年来,扬州市宝应县与足球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在广泛开展以小足球、小篮球、小排球、小乒乓球、小武术“五小”为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基础上,从2014年秋学期起,该县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的体育课中安排一节足球课,为全面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提升学生足球技能探索长效机制;今年,宝应县进一步确立了“让每名学生都会踢足球、每名体育教师都会教足球、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有足球”的工作目标。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西校区的前身是宝应县运动学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这是我省首家县级足球学校,也是目前全省首批足球训练基地仅存的一家。20多年来,是什么让这所学校将足球传统坚持了下来?“县教育局对足球工作的支持,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该校副校长陈大伟告诉记者,“县里不仅每年向我们划拨2万元专项经费,而且在学生升学方面给予我们优惠政策,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放心地考入我校,安心地踢球,这就是我校足球运动始终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作为“里下河足球之乡”,目前宝应县拥有86支校级男子足球队、36支校级女子足球队和10支县级男、女足球队,建立了完整的班队、校队、县队“三位一体”的校园足球体系。为了让这套体系良性运转,宝应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局、文体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县校园足球活动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校园足球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校园足球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师资培养、选苗培训等各项业务工作,及时为学校解决各种问题。”宝应县教育局中教科副科长郭锡春介绍说。
发展校园足球,场地问题如何解决?2014年,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宝应县花费5500多万元,建成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27片,覆盖到城区每一所中小学以及所有的乡镇中心校。“以前,我们的学生在踢球时非常容易被炭渣场地上的碎石划伤,而且一旦有风,尘土就漫天飞扬。但自从塑胶场地建成之后,不仅学生们踢球的热情更高了,连家长都更加鼓励孩子们在学校踢球。”说起变化,射阳湖中心小学足球教练童春广十分高兴。
校园足球的普及,难题之一还有专业教师的培养。“为此,我县坚持采取重点培养、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送到省里参加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回来再做培训教师,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该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还在每年暑期或重大赛事前夕,对全县各校足球教师进行专业训练,逐人开展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