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打出"组合拳"治理尾气污染 主城车辆限行全覆盖
中国江苏网3月18日讯 (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李聪聪)“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2月28日,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热播,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热议和思考,再一次提升了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尤其是片中关于汽车尾气的报道,更是引起我市市民的关注。
作为一座城市,我市车辆尤其是私家车持续增长。我市如何加强机动车尾气管理?对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如何整治?昨日上午,记者从市环保局、市公安局了解到,做好减排“减法”:通过周周抽检,大幅排查疑似问题车;强制淘汰黄标车等措施,全力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做好环保“加法”:通过扩大宣传,提升市民环保意识;积极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等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从去年11月以来,针对人们广泛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市以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为抓手,采取综合措施,打出一套“机动车尾气减污治霾”的组合拳。
有环保检验机构12家
截止目前,我市从事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的环保检验机构共有12家,其中市区8家,沭阳1家,泗阳1家,泗洪2家,共建成稳态工况法检测线18条,形成年检测36万辆机动车的检测能力。这些环检机构都是经省环保厅组织验收及公示,取得了省环保厅颁发的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委托证书,可以满足我市机动车检测的需求,2014年机动车环保检测率已经达到99%。
在环检机构的监管方面,我市对环检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每月对环检机构至少检查一次,去年对不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检测的3家环检机构进行了处罚。
主城区车辆限行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改善宿迁空气质量,打造绿色交通出行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我市不断扩大区域限行范围。从2014年11月1日起,市区无绿色环保标志车辆限行区域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在各省辖市中较早实现主城区全覆盖;三县主城区同时划定无绿色环保标志车辆限行区域。
市区无绿色环保标志车辆限行区域为:市区东至东外环、南至南外环、西至通湖大道、北至北外环合围区域全天候禁止无绿色环保标志车辆通行。同步在东外环、南外环、通湖大道及北外环33个重要路口增设100套禁令标志(每路口3块)。
开展黄标车专项整治
从去年11月1日以来,市公安局、环保局积极配合,重点加强对黄标车的监管。一是实现信息共享,环保部门每半个月将核发的黄色环保标志车辆信息与公安交管部门共享;二是公安、环保两部门以市区四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周边道路为重点开展现场检查,对闯入禁区的车辆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三是公安部门依托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卡口系统和电子警察,强化对黄标车的动态监管,对闯限行区的黄标车进行抓拍、取证,发现一辆查处一辆。目前,市公安局已经累计查处黄标车违反限行规定违法行为2606起,通过电子监控抓拍1203起。
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步伐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做好〈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省厅要求,我市2014年确定的老旧机动车淘汰任务为7409辆。围绕工作目标,市公安局紧盯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车辆登记转入、车管业务核查、强制报废等三项制度,扎实开展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截至去年底,已经完成年度淘汰任务。
开展高污染机动车治理
针对高污染机动车治理,市公安局联合交通、环保等部门对全市高污染机动车重点是公交车进行排查摸底,梳理出冒黑烟的高污染车辆229辆,其中市区63辆,沭阳县152辆,泗洪县14辆。目前,市区高污染车辆已经改造完成,新车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同时,针对外省市经营我市省市际班线的营运客车存在“冒黑烟”现象,及时与外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对接,通过函告方式告知我市黄标车限行规定和限行范围,函请外省市交通运输部门限期整改到位。
开展工程运输车辆整治
针对市区沙石运输车、渣土车和混凝土运输车超载超限运输、抛洒滴漏造成道路扬尘现象,我市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建立“一路多方”联勤共管机制,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市区各进出城卡口、运河沿线码头主要出入口设立7处固定检查点,从源头制止超限车辆进入市区,同时抽调32名执法人员组建8个流动巡逻组在城区主要道路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检查。
目前已经查处工程运输车各类违法行为2550起,暂扣车辆392辆。
绿色出行习惯从我做起
随着环保宣传深入人心,我市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步行等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正慢慢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绿色出行,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富有远见的行动。让我们一起改变心态、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让绿色出行的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