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天下徽商》来扬拍摄 专集讲述“扬州繁华以盐盛”
摄制组在双博馆拍摄
中国江苏网5月28日讯 最近,大型纪录片《天下徽商》摄制组来扬拍摄,导演张曦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该纪录片共10集,其中扬州部分占一集,暂定为“扬州繁华以盐盛”。在为期一周的拍摄过程中,东关街、瘦西湖、大运河、双博馆、个园等入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份摄制组将再来扬州,拍摄扬州建城250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作为扬州篇章的结尾。
纪录片共10集
“扬州繁华以盐盛”占1集
《天下徽商》是兼具历史和现实题材的大型纪录片,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广电集团联合摄制,通过国际视野与故事表达,力求呈现精品力作,明年将在安徽卫视播出。
张曦伯告诉记者,经过大半年的筹备,这部纪录片于今年1月开机,本片立意高远,史料丰富,角度新颖独特,采用超高清设备进行拍摄,以及航拍、情景重现、三维动画等多种技术手段,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更是一部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视角与众不同、多种技术手段融合的徽派纪录大片。
张曦伯称,纪录片《天下徽商》共10集,每集50分钟,“我们将在这部纪录片中展示徽商诚信、开拓的精神,以及徽商在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留下的宝贵遗产。”
扬州也留下了徽商的足迹,因此,在纪录片中也占有1集的分量,这1集暂定为“扬州繁华以盐盛”。张曦伯称,唐朝中期之后,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中国的赋税中心逐渐南移。到十五世纪,明成祖迁都北京,皇朝的政治中心远离富庶的东南地区,但官俸军饷和日用百货依然仰仗江南,盐税在国家收入中占据了首要的比重。扬州城地处南北要冲,盐船的南去、漕粮的北运都必须经由这里,因此扬州也成了一座由盐和运河造就的城市。
讲述徽商兴衰
东关街、瘦西湖、个园等入镜
《天下徽商》全面考察和呈现徽商兴衰沉浮的故事。张曦伯称,经过今年3月份来扬考察之后,最近,他们来到扬州拍摄,讲述扬州这座城市的变迁,尤其是明清时期扬州的繁华。
在双博馆,摄制组主要在三楼的《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展厅,拍摄吴王夫差和虹桥修禊的场景,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场景,向观众展示扬州的城市变迁,“邗沟是当年吴王为运送军队和给养,把长江和淮河联系起来而开掘的水道。最终,吴王输掉了这场战争,却留下了几千年静静流淌的运河。1000多年后的隋朝,经杨坚、杨广父子两代,征召了360多万民夫,以250万民夫的生命与无数资财为代价,开凿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形成了各条河渠首尾相连,横跨南北六省市、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扬州城也因为这条大运河而改变了自己的气质和命运。”
“扬州繁华以盐盛”也体现了徽商来扬后,助推扬州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经过。张曦伯介绍道,明代弘治年间盐政制度改革之后,大批山、陕商人迁居扬州,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前后,扬州的西北商人有数百人。这时,得地利之便的徽州盐商也纷纷来到扬州,为了盐运的便利,他们在沿运河一带的空地,也就是后来的河下街定居下来。随着两淮盐业的发展,明万历年间,在扬州的盐商多达数百家,资本总额超过三千万两白银,扬州成为因盐业而富甲天下的城市。
在一周时间里,摄制组一行先后在东关街、瘦西湖、大明寺、大运河、何园、扬州双博馆、个园等地取景拍摄。
9月再来拍摄
以城庆场景作为扬州篇结尾
据张曦伯介绍,“扬州繁华以盐盛”这一集的开篇设计是,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徽剧《徽班进京》正在这里上演。这出为纪念徽班进京225周年,由安徽省徽京剧院排演、推出的原创剧目,生动再现了200多年前,“徽班”在徽商支持下进京演出,并兼容昆腔、秦腔、汉调最终形成京剧,开启中国戏曲繁荣盛世的一段传奇历史。
“徽商巨擘的崛起是明清社会经济史上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张曦伯称,在明代中叶以前,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生漆、木材和茶叶的新安贾客,在商业上还远不足以和窖粟业盐的山、陕商人并肩称雄。只有在成化、弘治改革开中盐法制度以后,徽商、西贾的力量对比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徽商逐渐以盐业经营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张曦伯称,“扬州繁华以盐盛”这一集,以因为盐业而繁盛的扬州为观察点,以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嬗变对徽商的影响为主线,对盐、盐业简略的历史;明清盐业政策的演变;徽商在两淮盐业中与山、陕商人的竞争及优势地位的取得以及扬州城市化进程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梳理。
昨天,纪录片《天下徽商》摄制组结束了扬州部分的拍摄,但是张曦伯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他们将再来扬州,拍摄扬州城庆2500周年的镜头,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使观众朋友们一睹扬州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据其透露,按照拍摄计划,“扬州繁华以盐盛”这一集将以2015年9月扬州建城250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结尾。 记者 陶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