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破坏者”姿态出现在制造业面前的互联网,现在转身成为制造业的“拯救者”。
美国大张旗鼓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要将一直不温不火的互联网产业引入到国家战略框架中,承担起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任务;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要用“互联网+”这个风口来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一场制造业升级的国家战略之下,德国企业最愿意谈及的却是“哪些数字象征着公司的成功?”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研发投入。在研发上真金白银的投入,这是德国制造业保持领先的公开秘密。
但现在,不少企业会再补充一条,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的工业4.0概念改变了德国企业对制造业的理解。当然,在全球制造业出现巨大的明显改善之前,互联网带给制造业还有无法挥散的紧迫感。
工业4.0到底是什么?
“工业4.0”概念概括就是创造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模式。金融危机后,对于金融泡沫的反思使得美国决定重返制造业,将清洁能源作为实现技术突破和经济增长的首选产业,重点扶持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发展。而这些领域,正是德国制造业的优势行业。
在2014年10月底德国汉堡的IT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公开表示,“将数字科技与工业产品以及物流相连接,也就是工业4.0,德国有机会拔得头筹”。工业4.0是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的,早在2010年德国发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就已经提及了工业4.0战略,但当时只是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被称为工业4.0计划“教父”的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长长汉宁·卡格曼(HenningKager-mann)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工业4.0是一个战略,目前并没有针对企业做出具体规划,关键是德国企业要放开思想来接受互联网。”
对于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制造业来说,一个没有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国家战略规划听起来确实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德国的州政府和传统的工业城市,以及众多牵涉其中的企业却都认为这很正常。
“政府会在先期利用扶持基金对企业进行引导,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会为企业提供免费咨询和培训补助,但更多的自主权在企业手里。”德国萨克森州州长斯坦尼斯洛夫·特里希(StanislawTillich)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德国政府的“放手”对于那些已经掌握最高端技术的大企业来说,确实是获得了最“舒服”的生长空间。
冯·阿登纳公司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专业生产光伏、建筑玻璃镀膜设备。但是最让这家企业骄傲的并不是他们的产品被多少个国家的地标性建筑所使用,而是公司一直独立运营着一家研究所,而且几乎所有费用都来自家族投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族企业来说,我们有足够的经费来独立研发,如果需要,也可以很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更重要的是,研发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保持技术领先比增加收入更重要。”技术总监Hans-ChristianHecht表示,“公司2013年初拥有800多项专利,2013年底新申请的专利达到196项,而且600名员工中一半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德国制造业的升级对于大企业来说是件一直都在做、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更为现实,那就是启动资金。
这也是德国萨克斯州硅谷董事长Ess-er所切身感受到的,“工业4.0所带来的产业升级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压力,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升级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何时升级、怎样升级还是应该由企业自己来决定,比如一些只有几个雇员的小企业,他们不会贸然改变生产方式,但那些大企业对技术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他说。
工业4.0提出要让制造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机会,不少初创企业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来切入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的制造业。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工业4.0专家Asha-MariaSharma表示,“美国的经济正在再次加速,德国的制造业更着重于使生产制造业实现数据化、增加新型服务,这需要IT和软件行业的发展,但德国的支柱仍然是制造业。对于中国来说,这两种战略都不完全适合;中国需要综合考虑二者,来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也有强大的IT产业,可以推动整个工业网络的建立。”
德国为什么选择中国?
工业互联网被看作是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但德国看中的并不是美国硅谷式的金融+互联网,而是以互联网驱动消费的中国式互联网浪潮。2014年京东、阿里巴巴先后赴美上市,互联网催生的巨大消费市场让世界意识到,产业升级无法离开互联网这个工具,无论是在技术端还是消费端。
在2015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开幕式上,默克尔提出的“数字经济”十大行动要点的前两条就是,加强宽带建设和为公共空间提供无线网络。而中国参展的760多家企业中,除了阿里、小米、华为等大企业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大量企业都与互联网技术有关。
这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利用互联网应用上的优势和完备的应用服务来参与德国的工业4.0,并以此打开在德国和欧洲的市场是最好一条捷径。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华为作为电信供应商,似乎没有怎么参与到工业3.0,也就是工业自动化的市场中去,在工业4.0的时代,华为又会扮演什么角色呢?”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说,“当前的IT基础设施还不能很好地支持工业4.0所需要的信息的联接和处理,还要有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中国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其重点都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基于网络的生产制造数字化与智能化,即智能制造或工业互联网。”
德国一方面引入提出互联网服务的中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对自身制造业的升级上,这才是这次工业4.0的核心所在——智能生产。
在德国大众的“透明工厂”里,物流机器人在6万多块磁铁组成的航线上将汽车零件准确送到组装流水线上,这个安静、整洁的安装车间,正是德国智能工厂的一个典型代表。
而在消费端,智能工业更多地体现为个性化服务。大众辉腾生产线的装机也全程都由电脑控制,装车的时候地板自动翻起把底盘架高,机器手臂将车与底盘进行对接,70多处校准全部由电脑自动完成。而这,也被开发成为客户定制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项目,客户可以亲自按电钮完成这场汽车“婚礼”。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李攀认为工业4.0的关键是“个性化”,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未来一定是个性化定制时代,没有以互联工厂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是不能实现的。”他说。
不过,工业4.0在德国的推进一直都存在一个担忧,工业智能化生产会不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就业。德国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也在大量吸引投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
以萨克森州为例,过去10年经济增长了14%,这与进出口密不可分。在2014年出口的主要伙伴中,中国贸易总额达到了64.5亿欧元,其中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产品为44亿欧元,机械制造产品为5.15亿欧元;中国出口到萨克斯州的的电子技术产品为4.18亿欧元,化学半成品为6000万欧元。
萨克森经济促进局局长PeterNoth-nagel介绍,“在吸引企业投资方面,萨克森州除了提供投资贷款和财政扶持外,还在研发、就业与培训方面提供支持。”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韩佩德(MarkusHempel)表示,“德国制造业仍旧需要投资,中国在德国的投资持续增长。如机械装备、汽车供应、电子设备等,有越来越多的IT公司进入德国。但在德国,机械和电子制造业仍占据工业的最大份额。”
政府怎么推进4.0?
如果你想创业,只要登录网站就可以看到柏林当地所有办公室出租的信息,包括位置、面积、租金等信息。这套被称为“柏林经济图”的网站系统,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使用者只需前期进行注册,系统还会定期更新,由专门的人员来维护,还会帮助初创企业与柏林的高校和研究所联系项目。
柏林伙伴组织总经理Dr.StefanFranzke表示,除了软环境,政府还在用研发补助来引导企业升级、创新,“提供给企业资金主要是以参股的方式注入,而不是简单的贷款。”
每年欧盟地区给企业提供的补助金额会达到800亿欧元,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是50亿欧元,总体政府投资会平均会占到企业创业投资的50%左右。“那些重要的、非商业化的基础研究可以获得100%的政府补助,但越是市场化、商业化的项目,获得的政府补贴就越少。”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经理MarcLehnfeld说。
从2013年开始,将研发投资计入GDP,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高级经理FriedrichHenle介绍,“德国的高科技研发投入支出,大概占到GDP的百分之一。”
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划,但是在与德国各级政府和企业接触之后就会深刻体会到,德国工业4.0战略的推进框架已经十分清晰:大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已经变成本能,重点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环节上以实现技术升级;中小企业则是积极将手中的新技术与大企业连接,或者开拓新的市场;对于德国的市和州政府来说,是要用政府资金来引导创新,这更直接地体现在就业和创业数据上。
但是对于众多的初创企业来说,初创的资金很多都是自筹的,政府补贴的通常是与政府重点扶持相关的企业。
德国联邦创业协会会长FlorianN·ll表示,德国创业企业的融资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获得启动资金,主要来自于自有资金或者是政府扶持资金,第三个阶段是获得天使投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国际投资,而最艰难的就是第二个阶段,这正是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就是由于缺少融资在这个阶段倒掉的。
不过大企业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特别是那些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家族企业。冯·阿登纳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被问及是否打算上市融资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时表示,“我们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只想做出一流的产品,不想通过股市再来融资。”
斯坦尼斯洛夫·特里希表示,在给创业企业提供第一笔扶持资金后,就会对企业的实际投资情况进行考察,对资金使用有明确和严格的监管,但他也强调,对于那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的企业,这说明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或者管理存在问题,有企业倒闭是很正常的,这正是所谓的市场规则。
在德累斯顿、莱比锡、柏林的各类产业创业孵化园区,政府对那些初创企业提供的最普遍的支持是创业初期的免费场地。而从项目的孵化结果来看,那些与高校合作或者是高校毕业生带着毕业论文创业的成功率要更高一些。
与中国的创业企业所热衷的新技术有所不同,德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对原有技术不断升级,而不是重新寻找项目或者市场。
“中国企业对于创新的理解更多地偏向于新技术和新市场,德国企业对于技术的创新则更多地希望对原有技术不断升级。创新可以是开发一个新的技术或者市场,创新也可以是对原有技术的升级。从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看技术升级,改善一项技术,就是创新。”HSEBDresdenGmbH战略部主任Klinger这样看待中国和德国对技术升级的不同理解。“当然,任何战略和政策,只有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实践,才能成为规则,并最终成为推动经济的力量。”汉宁·卡格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