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笑日|瞧!这些博物馆的文物“笑”得多开心

08.05.2020  14:21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从1948年起,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能用笑容促进人类身心健康。

  其实,会“”的不止人类,文物也会“微笑”,在南京的几家博物馆里都能够找到诸多“”的元素。

  几十年来,大量六朝人面纹瓦当在南京新街口、大行宫、张府园、清凉山等地区出土,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处。

  和真实的人脸一样,人面纹瓦当也是千人千面,极其生动丰富,犹如现代人熟悉的“QQ表情”。它们有笑有哭,有喜有悲,还有的面色平和。仔细凝视那些微笑着的人面纹瓦当,有的浅笑,有的大笑,有的憨笑,透过展柜的玻璃,将千年前快乐的情绪传递给走进博物馆的每一个观众。

  人面纹瓦当来自六朝的第一个时代——东吴。它们为什么表情如此丰富,在六朝考古界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话题。

  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认为,孙吴时期,都城建业(南京)屡次发生火灾,毁物伤人,破坏性极大。时人将建筑瓦当设计成人面样式,对脸部圆颊作了夸张处理,显示了这些瓦当并非普通的人面,很可能是具有灭火之术的神灵。专家推测,人面纹瓦当包含喜怒哀乐等丰富表情,是为了表现神灵的威力,寄托着东吴人镇火祛灾、厌胜避邪的观念。

  瓦当会“”,陶俑也会笑。在南京博物院,记者见到了一件东汉时期的“庖厨俑”,他左手按着砧板,上面有一条鱼,嘴角露出微笑。

  各种类型的笑容也出现在六朝陶俑上。在南博和六朝博物馆,记者见到了很多微笑着的武士俑、仕女俑、侍卫俑。这些陶俑虽然来自墓葬,面部表情却并不悲戚,它们用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服饰,透露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细节。

  即便“剁手”了,也要保持微笑。六朝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朝仪仗俑(也有学者认为是侍卫俑),两只手掌缺失,手臂上只有两只孔洞,但嘴角还是带着浅浅的微笑。几年前,这件陶俑曾在一次“双11”后成为“网红”,专家介绍,它的双手本为木质,因为时间久远而烂光了,使人形成了“剁手”错觉。

  江宁南唐二陵出土的陶俑同样也是“喜感十足”。陈列在南博历史馆的“南唐持物女陶俑”嘴角微微咧开,正“尴尬而又不失礼貌”地浅笑。另一件大胡子的男舞俑则满脸堆笑,翩翩起舞,身姿婀娜。

  明清时期,民间文物上的“微笑”元素俯拾皆是。南博雕塑馆陈列的一对明清木雕“和合二仙”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由寒山拾得演变而来的“和合二仙”多以快乐的面目出现,是苏州刺绣、无锡泥人等江苏非遗艺术中常用的创作题材。在南京的高淳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一件“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砖雕,这幅画面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科场连捷的主人公走上了人生巅峰,纵马驰骋,开怀大笑。保留在江南各地的大量明清古建筑的石雕、砖雕、木雕上,有很多类似的吉祥图案,“微笑”画面比比皆是,表达了古代江苏人对生活美满、诸事顺心的期盼和祝愿。

  微笑当然也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动物也会“”。明清时代,江南地区很多石狮也被雕刻成大笑的形象。

  在南京甘熙宅第南京民俗博物馆门口,记者就见到了一对咧嘴大笑、喜感十足的石狮子。看到它们,刚来到这里的游客立刻就有了好心情,纷纷与它们同框留影。(于锋 文/摄)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