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以农房改善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让农民过得舒心

31.07.2020  22:21

  徐州市紧扣“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总目标,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引性抓手、脱贫攻坚的兜底性工程、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指标,在一个个田园乡村为农民建起美丽温馨家园。

  “农房改善改变的是农村面貌、推动的是农业发展、受惠的是农民群众、提升的是党的形象、夯实的是执政基础。徐州要把这件好事办得更好、抓得更实,让农民群众搬得顺心、住得暖心、过得舒心。”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

  搬得顺心 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

  7月下旬,邳州市炮车街道四王村的农房项目完工,八旬村民姬付申迫不及待想要搬新家。“原来3间破烂瓦房,一住20多年,现在分到两层小楼,有百十个平方米,就跟住别墅一个样。

  在徐州,越来越多和老姬一样的农民住入新房。截至去年底,徐州累计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户数达3.24万余户。今年省定任务为2.5万户,徐州自加压力将全市的考核目标任务定为3万户,计划实施项目205个。

  房屋质量能否保证?功能是否实用?价格是否合理?乡亲们关心的焦点,也是政府施政的重点。

  “我们通过‘三上家门’,为农民建住得起、住得好、住得安全的房子。”新沂市住建局村镇科科长杨程告诉记者,把情况摸上来,才能更好把工作推下去,真正把农房建到农民心坎上。

  正因为做足了调研,徐州才坚持搬与不搬、搬迁去向、建设方式由农民说了算。对多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通过降低层数、改善户型,做到与乡村整体风貌协调、与农民生产生活习惯适应。

  农房建设中,徐州房型设计不贪大求洋,在同一项目中设计多种户型,供农民选择购买。对相关收费,除国家和省规定外一律减免,并对特别困难家庭实行兜底安置。同时,徐州在去年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125亿元,为农房改善提供了资金支撑。

  住得暖心 让百姓过上“向往的生活

  马陵山下、骆马湖畔,坐拥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的新沂市棋盘镇杨庄村新型农村社区,是首批苏北农房改善省级示范项目。村民范文皊对今年4月搬进的新家赞不绝口:“既有景区的生态环境,又有县城的便利设施,这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记者走进该社区,只见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老年和儿童照料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房屋墙体用的是马陵山红石等本地建筑材料,绿化用的是榉树、乌桕、栾树等乡土树种,让这个徐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留下浓浓的乡村印记。社区公共空间还开辟多处小菜园,村支书郝秀岭说,按照每分地80元的年租金出租,收益全部充当物业费,既满足农民心愿,也便于社区管理。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徐州对照验收标准和“五通、五化、九到位”要求,统筹做好供排水、道路绿化、粪污处理、垃圾收运、供气供电、通信照明、医疗卫生等设施配套,确保新建农村社区自来水入户率、无害化水冲式厕所覆盖率以及电力、有线电视、通信网络等线路敷设入户率达100%,并启动一批太阳能沼气站建设项目,仅睢宁县就配建37个。

  “配套不仅要建起来,更要好好用起来。”在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新型农村社区,该镇人大主席高书告诉记者,社区里新建的超市已经开业,还配建沼气站、污水处理厂、卫生室和公厕等,真正把便捷的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持续提升生活品质。

  徐州市市长庄兆林说,徐州把高标准推进农房改善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并在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谋划,全方位提升农村“颜值”,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新型社区“党建+四治”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两年来,徐州创建437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1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各地各类特色鲜明的宜居乡村不断涌现,初步形成农房改善“睢宁起步”、真抓实干“新沂领先”、乡风文明“马庄经验”、空间治理“邳州方案”、环境整治“铜山样板”、采煤沉陷区“沛县探索”、数字智治“丰县模式”等一批“徐州典型”。

  过得舒心 让小康愿景照进现实

  周末是睢宁县王集镇洪山村农民许桂红最忙的时候,上万游客涌入村里的鲤鱼山庄新型社区游玩,让她的煎饼摊格外红火。“一天能卖150斤到200斤,收入几百块。”作为曾经的低收入户,许桂红如今借着农房改善的“东风”,搭上致富“快车”。

  鲤鱼山庄的乡亲们通过旧村改造,想着法子推动文旅融合。在这个位于故黄河畔的村庄周边,还有两三千亩的果园,种着梨、桃、银杏等几十个品种,既增加了游客采摘项目,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洪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全胜说,去年村集体收入创新高达57万元,是原来的近3倍,今年随着项目的完善,更是有望突破百万元。

  “我们村原来由富庄和池庄两个自然村组成,新社区建成后,改个‘池’为‘驰’字,就叫富驰家园,寓意在共同致富的大道上奔驰,一起实现小康梦。”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池飞鸽说,新型社区毗邻苏北地区最大的民营建材工业集中区,区内有76家生产彩砖类建材加工企业,400多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年工资性收入6万元。

  “一个新建社区要有一个特色产业,尽可能让改善住房条件的群众居住在社区、工作在园区。”徐州市住建局局长仇玲柱表示,去年,徐州农房建设项目配套新增产业类项目175个,吸纳就业7284人,销售额达4.28亿元,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万余人。

  徐州还根据农民群众进城入镇留村意愿,分类施策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等保障衔接,对进城入镇农户继续保留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和集体产权分红收益,确保大家能长期稳定受益。(刘 刚 王 岩 何莹子)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