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做实体诚品开分店 实体书店春天要来了?
未来3年内,当当网将开1000家实体书店。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当当网对外发布的只是短短十来个字的消息,这两天却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当初,正是以当当为代表的网络书城的兴起,引发了实体书店的“倒闭潮”。如今,当当却要进军被视为“手下败将”的实体书店业,实在让人看不懂。
实体书店是否重迎春天,或许暂不可下定论。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则消息,却让人闻到了早春的味道。11月28日,南京首家周末24小时书店——凤凰新华旗下的不纸书店将正式开业。11月29日,被文艺青年广为追捧、来自宝岛台湾的诚品书店将在苏州开分店。这也是台湾诚品进入大陆市场的首家旗舰店。
国内如此,国外亦然。就在本月初,亚马逊也在美国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一度被网络书城挤压得几无生存空间的实体书店,为何突然红火?实体书店的春天,真要来了吗?
仔细分析这些已经开张、或即将开业的实体书店的特点就会发现,“此书店非彼书店”。与传统印象中的摆满了书架、架子上堆满图书的书店相比,如今的书店早已换了模样,成了融图书销售、咖啡餐饮、文创产品等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诚品苏州店的全称就是“诚品生活苏州”,其间不仅有书店,还有文创平台、展演空间等。实演厨房、视觉实验室、文学茶荟与微讲堂等新概念的引入,将彻底打破人们对书店的刻板印象。
向文化综合体转型,是实体书店在网络时代的生存选择。如果只卖书,在租金高企、网络价格战“跌跌不休”的情况下,书店的生存,确实难以为继。转型,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过度的商业化,将侵袭传统书店的书卷气。“到底是买书还是购物”的疑问,也不得不让人思考。在传统书店向文化综合体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书店的融合就略显生硬,书架旁加个柜台卖咖啡、弄点潮牌就算向时尚靠拢了。这样的转型,往往适得其反,新读者没引来,老读者跑丢了。
所谓文化综合体,绝非简单的“卖书+购物”,而是要在书店这个文化空间里,融入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消费、文化购物、文化活动,进而演变为当地的文化地标。这一点,南京的先锋书店自然是最成功的范例。
书店的转型,切不可离开文化二字。即将开业的“不纸书店”就推出了这样的方案, “每周五晚23:00-01:00,书店开展免费观影重温经典活动。一杯温暖的咖啡、舒适的沙发、志同道合的朋友、安静观影……”体验感,是转型后的实体书店亟需掌控的读者兴奋点。读者在这里能获得怎样的文化体验,将直接决定书店未来的生存空间能有多大。
在电子书渐成主流、网络购书成首选的前提下,传统书店如果还在留恋“手捧纸书三卷、惬意红袖添香”的时光,无疑已经out了。当下,与其纠结是纸质书读来更有味道,还是电子书更能让我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如抛却“电、纸之争”,在全新的文化体验中,重拾阅读的快感。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实体书店里说不定卖的也会是电子书。但那份独特的文化体验,才是人们选择走进书店的最大原因。
随着时代的演变,书店需要扮演的也不再仅仅是销售图书的场所。文化空间、文化客厅、文化地标……诸多名词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文化的渴求。浮躁的社会,整日奔忙,人们需要一个空间放空自己,安静的思考。此时,书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场文艺讲座、一次创作分享……文化的味道,不仅丰富了个人的业余生活,更让整个城市可以诗意的栖居,让文化点亮城市。
2014年,中山万有引力书店副总经理廖剑涛在书店宣布结业时发表了一篇博文。他在文中写道,“突然想起电影《卡萨布兰卡》的那句台词,‘整个世界就快倒下来了,我们却挑这个时候谈恋爱’。原谅我们这么煽情,我们有点不舍,但世界不会倒,每个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心里,都永远自备了一张安静的书桌。”
无论当当网的三年千家书店计划能否正常实施,无论我们身边的实体书店能坚持多久,阅读,都是一个我们永远不该忘却的话题。就像廖剑涛所说的那样,“在这里,阅读是最高的信仰!阅读不死!”
交汇点记者 董晨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