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夜渐暖
曾经看到一句话——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被句中的落拓一击而中,当时的理解是,“追求”这个动词,所搭配的宾语应该是“远方”,这样才够不落俗套吧。
去年冬日有机会去省院《清风苑》杂志社学习,机会难得,激动莫名。
真正上岗,才发现记者不好当。办公室是一个大格子间,邻座的记者都是一群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令我意外的是,哪怕工间休息,彼此的闲谈也很少,敲击键盘声、电话采访声不绝于耳。做惯了通讯员,习惯写熟悉的人和事,当面对陌生的素材,如何迅速与之建立情感的关联,进而完成报道,对我来说这是极具挑战的。
第一次独立采访,对方是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初次采访,有些紧张。
走进最里侧的办公室,一个穿着烟灰色羊绒衫、戴着眼镜的男子站起来迎接我们,他就是李勇。李勇话不多,但常常一语中的,和他对话,能在舒适的你来我往中受益匪浅。
可即使如此,要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检察人物专访,仍让我这个新手着实为难了好久,拖到最后只好请教主编。主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问我:“你觉得他身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我思考一番说道:“还是踏实的精神。”主编说:“这就是真功夫。踏实做学问的人习惯悄悄的,不喜高声语,这样的人才真正可敬。”
再仔细去翻看李勇这8年来悉心经营的法律博客,渐渐明白了这种“悄悄”的精神。他很率性,针砭时弊,字字珠玑;他很较真,谨慎负责,细心刻苦;他很单调,除了看书写稿,没有太多其他的爱好去分散心神,这种单调却是对法律梦的长情……
找到了突破点,接下来一切顺利,专访很快写完了。“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身上有沉沉静气的传统匠人精神,讲究的是不变,品质不变,心态不变。然而,他又是变的,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这篇文章和身边那些女孩子一样,带给我诸多思考,告诉我何为眼前的苟且,何为诗与远方。苟且并非苟且,而是实力的积淀;或许远方没有诗,而是另一番会被认为是“苟且”的挑战,无积淀不琢磨而不能至。
2015年12月31日夜,收拾干净自己的格子间,在昏黄的走廊里和“采编部”三个字合影,带着所有收获回家,满心感恩。2016年即将到来,冬夜渐暖。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检察院 张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