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刀圩风景这边独好

22.02.2015  18:03

  驱车沿着沿江高等级公路一路向西,在靖泰交界处,有个名叫弯刀圩的地方,这里行政区划属靖江,但村子里却住了不少持泰兴口音的人,这里是靖江最西边的村落,也是一个充满传奇、充满故事的地方。

 

  

  一把弯刀的传说

  

  新桥镇德胜村,地处靖江与泰兴交界处。弯刀圩位于德胜村最西面,与泰兴市虹桥镇桃园村相邻。圩上住着50多户人家,210多人。关于弯刀圩的名字,有着不少动人的传说。

  

  据村里人讲,弯刀圩原来是个船地,来往船只停靠的地方,曾经有一条很大的木船停靠在这里,船民聚集于此生活。久而久之,随着江潮冲刷,这里慢慢形成陆地,形状似弯刀,因此得名“弯刀圩”。也有另一种说法,弯刀圩的名字是几次更改而来的。早在民国初期,她的名字叫新十二圩,过了几年,一个名叫张义太的能人开了家“张义太”油坊,油坊规模很大,拥有三台大型榨油设备,远近10多个村的村民们都跑来榨油,时间长了,大家把圩名叫成了“张义太圩”。再后来,村里的人发现这圩的形状是弯弯的,和船舱有几分相似,圩前的一大片农田里三条田埂,活脱脱就像船上的几支桅杆,干脆改叫“船圩”。到了民国二十六年,圩上出了不少远近闻名的种田好手,又改名叫弯刀圩,又名湾刀圩。民国期间,村里的文人徐振源还特地写了一篇《湾刀圩纪》,全文一千余字,用毛笔书写,记录了湾刀圩改名的经过。

  

  五六百年前,弯刀圩还是一片滩涂,后慢慢地从长江里“”出来,圩里住的人大都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弯刀圩有过不少文化人,除徐振源之外,村里还有对兄弟,哥哥叫张汝高,弟弟叫张汝佰。张汝高是远近闻名的“书生”,专门帮人写状纸,据说附近就有老百姓拿着他写的状纸,告倒过大官。张汝佰考取秀才之后,回乡办起了一家私塾,成了一名私塾先生。

 

  

  美丽爱情发生的地方

  

  弯刀圩,桃园村,以五六米宽的界河为界,分属不同地区,但语言、习俗完全相同。这些微妙之处,为两地人们的交往增添了几分浪漫,美丽爱情常常发生。

  

  桃园村村民陆爱娟嫁到弯刀圩近20年了。她和丈夫孙卫东从小就认识,两家离得很近,跨过界河就到了。小时候,两地的小孩常常在一块玩耍,打球、游戏中走过青葱岁月,虽然不就读同一所学校,但感情在日积月累中越发深厚。多年后,两小无猜的陆爱娟、孙卫东结为夫妇,缘分有时真的妙不可言。如今夫妇俩都在新桥镇的企业上班,朝九晚五,平平淡淡的日子简单温馨。娘家离得近,陆爱娟有时间就回去看看。“走路五分钟就到了,有事喊一声都能听见,感觉从没离开过家一样。”陆爱娟说。18岁的儿子去年入伍了,这个春节回不了家。夫妇俩还有点不适应,不过他们知道,儿子经过历练后会变得成熟起来,他将开始他自己的人生。

  

  弯刀圩上,时常会有孙卫东、陆爱娟这样的感情发生,结下了不少姻缘,来自泰兴桃园村、涌兴村的媳妇最多。每逢大年初二,圩上就会有女儿带着一家老小跨过界河回娘家拜年的情景发生,欢声笑语从界河那头传到弯刀圩上,给新年的气氛多添了一份喜悦。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市“沙上”地区沿着扬子江一字排开,北倚横港,南襟大江,西至新桥弯刀圩,东抵靖江滨江新城,广义上的“沙上”还包括人文一脉的泰兴七圩和江阴利港沿江。2010年,泰兴市蒋华镇与七圩镇合并设立虹桥镇。桃园村、涌兴村都属于原先的泰兴市七圩镇,也许是因为人文风俗相同,距离又最近,弯刀圩就成为两地爱情最易发生的地方了。

 

  

  老人尽享天伦之乐

  

  这几年,弯刀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河清水涟涟,两条弯成月牙形的标志性道路从埭头通到埭尾,两旁栽种了桂花、黄杨、柳树等景观树木,形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长廊,圩西侧的一块巨形景观石上写着“湾刀圩欢迎您”。

  

  老人回忆,以前,圩上可没有这么好的风景,那时,门前一条臭水沟,出门一条烂泥路,下田都得穿上套鞋。改变从德胜村“两委”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开始。德胜村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全方位展开卫生整治和环境美化,清理垃圾堆、杂草堆,改水、改厕,实行道路硬化、村庄净化、路灯亮化、河道绿化、房屋美化。基础设施改善后,也吸引来许多投资商。如今,德胜村借助沿江公路的区位优势,将德胜村沿江公路段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区、科技农业示范区,有些项目就落户在弯刀圩。爱动脑筋的村民从中寻找商机,小小的弯刀圩有10多户人家成功创业。

  

  宜居环境加上就业机会多,弯刀圩的村民几乎都在老家安家立业,年轻人早出晚归,忙于事业,老人在家照料,几代人同堂其乐融融。这里,不用担心空巢老人问题。今年93岁的蔡桂芳老人是村里最年长的,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最小的玄孙今年2岁了。以前,她一直跟着小儿子住,2015年开始轮流到儿子们家生活。小儿子丁基云今年58岁,他告诉记者,母亲一直务农,年轻时很能干,会接生,还会帮人接脱臼的手臂,邻里有需要就来找她帮忙。前几年,母亲还养鸡、养猪。如今,听力有点下降,但眼睛很好,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饭量好,鸡肉、鸭肉、羊肉不吃,素菜吃得多。每天晚上吃完饭看半个小时电视,6点30分睡觉。每年除夕,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满满两桌多人,这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

 

  

  花船、龙灯、凤凰闹新春

  

  这几天,今年64岁的卞素琴忙着排练2015年舞花船节目。她是目前弯刀圩上唯一舞花船的人,三年前加入德胜村老年文艺队。

  

  卞素琴娘家在泰兴市原七圩镇涌兴村,骑车几分钟就到,父亲和公公是同一个厂里的工人,她和丈夫从小就认识,知根知底、相处融洽。年轻的时候,她参加过文艺队。3年前,德胜村开始组建老年文艺队,40多年没有演过节目的卞素琴开始第二次艺术人生。扎花船、编舞、唱词,卞素琴积极参与。每年年底,老年文艺队都要筹备一场“乡村春节联欢会”,准备说唱、健身舞、舞花船等10多个节目,有时排练的时间超过6小时。冬季天气寒冷,但卞素琴的热情不减,鲜少请假缺席。说唱曲目《德胜村好人好事多》由卞素琴演唱,唱的都是村里的真人真事,有好媳妇,也有经济能人、优秀党员。卞素琴说,每次她都唱得特别自豪。

  

  舞花船是德胜村一带春节期间少不了的节目。在靖江,以西片的新桥、东兴一带的人们,最喜欢舞花船、看花船。在花船舞中,艄公和船娘是最主要角色,他们都是即兴发挥,说起来风趣生动。艄公粘上山羊胡,船娘包上头巾,艄公猫着腰拿着破芭蕉扇,一出场就逗得观众发笑。花船被观众围在中间作圆场舞,有说有唱。艄公和船娘有问有答,妙趣横生。围着花船舞蹈的姑娘们边舞边唱。大年初一,只要听到锣鼓的声音,看到花花绿绿的花船,人们便三五成群地往那热闹的地方聚拢过去。有时,花船也会应富裕的主人邀请,上门唱一段吉祥话,让左邻右舍看个热闹、讨个彩头。卞素琴在舞花船队伍中负责“船娘”唱的部分。“年纪大了,最难的是记词。”卞素琴说,有时候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记了,只好天天温习,做饭的时候也想着词,晚上睡觉前再回忆一遍。

  

  这两年的大年初一,卞素琴7点多就和老年文艺队的队员出门了,挨家挨户舞花船,在村里转一圈要花2个多小时。虽然有点累,但卞素琴觉得很开心。2015年春节,卞素琴又将是忙碌的。

  

  “正月里来闹新春,花船狮子舞龙灯”。在弯刀圩一带,每年春节期间,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节目。“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半,圩上经常可见舞花船、舞龙灯、唱凤凰的人。”今年61岁的弯刀圩村民张正华说,临近年底,就可以看到有人扎花船、龙灯了,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忙着排练,为春节演出做准备,不仅是为了经济效益,也是图个喜庆。弯刀圩的春节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