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江海交汇第一湾”重回绿水青山

11.08.2020  13:51
张家港湾已修整一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江边健步、观景。 钟升 摄

  中新网苏州8月10日电 题:江苏张家港:“江海交汇第一湾”重回绿水青山

  记者 钟升

  透过无人机的镜头俯瞰张家港湾,岸边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大片的芦苇在江风的吹拂下如波浪般摇荡,几条栈道在“芦苇海”间若隐若现。正午的阳光照耀下,繁忙的长江水道金光闪耀,绿水青山被映照成一片金山银山。

  张家港湾位于江苏张家港市北侧,上起老沙码头下至段山港,全长约12公里,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湾,有“江海交汇第一湾”之称。然而直到不久前,张家港湾还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

  作为以港为名的城市,张家港也因港而兴。1982年1月,张家港港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成为长江流域首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张家港保税区,港口、工业和城市联动,快速发展推动经济腾飞。如今,张家港市长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前三甲,昔日以农村集镇为主的县级市已建设成一座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的新兴港口城市。

徐国忠展示自己在张家港湾拍到的震旦鸦雀。 钟升 摄

  然而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水争地的矛盾开始突出。12公里长的张家港湾中,生产岸线一度占到9公里,码头、船厂、鱼塘等犬牙交错,港湾处一片狼藉。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住在附近的徐国忠还是不住地摇头:“那时江边环境太糟糕了,平时根本不会有人想到来这边散步、观光。有时遇上大风,江边的污染物被吹来,眼睛都睁不开。

  2019年9月,张家港启动了张家港湾的生态提升工程。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总投资37.6亿元,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规划实施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交通道路优化“五大整治提升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的主体工程。

  张家港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国平介绍,在张家港湾的生态修复建设过程中,拆除沿江低效码头企业20余家,拆除违章建筑10万平方米,清退生产岸线4公里,重新恢复为生态岸线。对于沿江企业,张家港也并非简单粗暴地一拆了之,而是在恢复长江自然芦苇滩涂湿地的同时保留少量工业遗址,建设成一个工业遗址记忆公园。当地钢企的固废钢渣经过颗粒化碾磨处理后,利用3D打印制成江边一幢幢别致的景观小屋。

当地钢企的固废钢渣经过处理后,利用3D打印制成江边一幢幢别致的景观小屋,变废为宝。 钟升 摄

  以江边沙洲为家的张家港人自称“沙上人”,沙上文化是张家港人独有农业回忆。张家港一边将江边准备围垦的6000亩土地全部落实江滩湿地保护要求、清理161户禽畜养殖户,同时以张家港湾周边的永兴村等沙上村庄为载体,保留村庄历史格局,提升整体村容村貌,保护好村庄“活态文化”,讲好沙上人家文化故事。环境好了、村庄靓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如今,徐国忠时不时会组织朋友一起到江边徒步、观鸟。随着张家港湾生态不断改善,可以看到的鸟逐年增多,一些以前从没见过的鸟也开始出现。他从书中了解到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只生活在生态良好的大片芦苇丛中。从此,在张家港湾观测到震旦鸦雀成了徐国忠的一大心愿。

  一次,徐国忠在江边观鸟时,突然听见一阵陌生的叫声。寻声找去,只见几只小鸟在芦苇丛间翻飞嬉戏。“我当时一眼就认出,那就是我日思夜想的震旦鸦雀,和照片里的一模一样。这说明张家港湾的生态是真的变好了,连‘鸟中大熊猫’都愿意来我们这安家了。”(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