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中心区
2001年,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疏散主城人口,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疏散三集中”、“一城三区”的发展战略,河西·建邺应运而生。
新城区在由“城市新区”向“城市新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建设、如何管、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等共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社会治理的多元复杂、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当地抢抓青奥会历史机遇,创新实践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以信息化“全过程、全领域、全覆盖”深度契入规划建设、社会治理、产业发展三大核心领域,强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聚焦主导产业培育,推进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
■从粗放到集约,实现城市建设从环境约束到生态支撑的转变
建立综合指标体系、规划体系以及技术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建立绿色资源能源利用、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等9个一级指标和66个二级指标的低碳生态智慧城指标体系,为新城建设提供总纲性指导。建立了以法定城市规划为主体、低碳生态智慧专项规划为技术支撑的全新规划体系。编制了综合类、专项类、实施类等一系列低碳生态智慧专项规划。编制形成了地方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导则、地方绿色道路适用技术导则以及生态堤岸、绿色照明等等地方适用技术导则,纳入了智慧化技术内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面向基本建设全流程的生态智慧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规范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重点环节。建立资金项目管理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社会资源积极投入绿色生态智慧新城建设。强化法规政策引导。研究制定《河西新城区低碳生态城条例》、《河西新城区共同管沟管理办法》等。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发展机制。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下属子公司新城公司与远大、宝冶等社会企业合作,创建了河西远大能源公司以及河西公共自行车公司,分别推动河西新城冷热电三联供工程以及河西公共自行车工程的建设,同步建立智慧化运营管理平台,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公共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持续推动低碳生态实践。河西立足实际,深入开展了涉及8个方面、34个领域的生态智慧工程实践。
■从管理到治理,实现民生服务从善政向善治转变
深化社管平台建设,打造民生服务“升级版”。聚焦“一网全联”,整合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智能视频监控、安全生产监管、城市模块化综合管理和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等系统,实现资源向网格下沉,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向源头治理和常态化管理转变。区领导每个月安排2天时间担任社区网格员,听取群众意见、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难题。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打造主体多元的城市治理体系。坚持规划管理信息化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引进社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通过智慧新城大数据分析系统,形成与公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实现城市管理设施、资源、行为的三位一体。创新融资手段,以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为投资主体,实现区域4G网络全覆盖、WIFI热点全覆盖以及城市光网全覆盖。以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为载体,进一步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渠道,实现公众报送、移动处置、视频联动,增加服务资源的精确定位和服务行为的过程监管。
■从创业到创新,实现产业发展从传统业态向智慧产业的升级
坚持现代化、国际性战略导向,以承接核心枢纽功能为抓手,以生态科技和智慧型产业为引领,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形成辐射南京都市圈和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极。
坚持集聚为要,推动新城产业园区化发展。强化园区专业化承载功能,建立土地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移动互联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南京)游戏谷等“国家队”产业平台效应,形成以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商务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基础支撑。
坚持创新为基,推动新城产业智慧化发展。围绕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长三角创新创意中心、南京都市圈商务商贸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五大中心”,培育金融服务、商务商贸、广告创意、电子商务、动漫游戏、云计算等以智力、资本为绿色引擎的低碳、智慧产业体系。建设紫金(建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一期、青奥产业园、新加坡新纬壹生态产业园等一批900多万平方米的创业创新载体,构筑生态、智慧产业空间支撑。实施“建邺国际英才计划”,成立5家海外引才办事处,先后引进177名321人才,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外籍科学院院士2名、两院院士3名。
坚持服务为本,推动新城产业平台化发展。充分发挥新城新空间、新产业、新体制叠加的“三新”优势,以“两大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五大中心”产业发展。建设资本服务平台,借助河西金融集聚区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引进全省唯一的股权交易中心,提升辐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功能。建设“创新创意企业服务平台”,以新城科技园、海峡城云谷科技园、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为核心,先后培育五个科技孵化器,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4家园区国资平台,为区域创新性企业提供服务支撑。
坚持资本放大,推动新城产业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存量生产要素资本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借力资本市场和金融杠杆,有效破解培育主导产业政策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四个功能园区先后成立了若干个投资公司、项目公司,实现管委会与公司、行政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土地、房产等有形资产和收益权、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以参股入股、抵押融资等方式注入公司,把闲置的财富变成流动的资本,在做大公司注册资本的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社会投资,整个河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为新城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外,努力实现国资的放大作用,由区国资设立规模10亿元的南京河西新城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战略型新兴产业,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始终贯穿始终,“绿色、人文、智慧、集约”已经成为新城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生态发展成绩斐然,幸福宜居内涵丰富,产业发展质优效增,体制机制灵活高效,集约发展彰显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
2015年8月5日《中国建设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