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苏州市粮油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宏观经济调结构转变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苏州全市粮油加工业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主要指标处于增长合理区间,结构、效益持续向好。预期2015年苏州市粮油加工业将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下实现平稳发展。
一、基本情况
今年苏州全市列统粮油加工业企业40家,其中:植物油脂加工企业10家,年处理油料达434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5家,年处理小麦能力100万吨(含东海粮油);大米加工企业14家 (较上年减少1家),年处理稻谷能力44万吨(含东海粮油);粮机制造企业2家;食品生产企业6家(其中: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因内部管理制度原因,未能上报数据);饲料加工企业3家。全年生产量24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74.91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0.26亿元,均较同期略有增加;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5.96亿元、4.15亿元,较同期的11.83亿元、7.83亿元有大幅下降。
二、运行特征
1、产量产值稳定
今年粮油加工生产总体稳中有增,总产量比上年增长9.45%,达到历史新高;如果剔除统一的工业总产值(2013年22.56亿),苏州全市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3.1%,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91%。
2、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粮油加工业实现利润4.15亿元,较上年有大幅下降。苏州全市列统粮油加工业企业40家,仅1家小麦粉加工企业亏损,其他企业均盈利。粮油加工直接产生的效益很有限,加上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出现巨额亏损,拉低了全市粮油加工业整体经济效益。各行业盈利能力不同,粮食加工行业较差,油脂加工业相对稳定,食品、深加工企业较好。
2.1油脂加工业
受国际油料丰收、库存高企,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畜牧业减产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是油脂加工行业遭遇的最不景气的一年。进口油料价格同比下跌20%以上,成品油脂(豆油)跌至新低。油脂加工业利润空间再次缩减。东海、路易达孚等大型油脂企业,由于上半年大豆进口量较大,所以今年现价工业总产值与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和15%。金利油脂的产量相较去年降低12%。一是菜籽收购量少了10000吨左右,二是行业不景气,企业借机对加工车间停工整修。其他小规模油脂加工企业生产量降幅更大。
2.2大米加工业
今年苏州市的稻谷受托市影响,采购成本相对较高,而成品大米市场价格走势较弱,造成大米加工企业困难重重。技术装备落后、原粮品质参差不齐、加工规模小是大米加工行业的现状。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苏州市大米加工企业通过转变产销策略,精选优质稻谷品种、主推地产大米品牌,主抓中等以上大米市场,虽然产量不高,但产生的效益不错,使得大米行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33.47%。
2.3面粉加工业
今年苏州市面粉市场购销呈现“旺季不旺”特征,市场行情不温不火。成本高企加上需求疲软等制约了其采购量,面粉加工企业不论是对小麦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与往年相比显得谨慎很多。苏州市共有6家面粉加工企业,从2014年的生产情况来看企业通过裁员、降低库存原料以及降低财务成本等策略让企业得以渡过难关,同时有企业通过技改、把控小麦原粮的质量,稳定产品品质,在市场上保持了较高的份额。
2.4其他
饲料和粮食机械保持了较好增长态势。2014年饲料行业在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下降的情况下,利润较上年增长307.38%。这是因为苏州市龙头企业安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前几年的研发试验,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为苏州市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树立榜样。2014年粮食机械行业生产能力增加21.43%,粮食机械产品增加16.44%,利润同比增加260.84%。
3、产业发展稳健
列统工业企业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今年新增3家),涉及油脂业、碾米业、磨粉业、食品加工业。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逐步注重产业链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科研投入快速增加,全行业科研投入资金较去年同期增长61.2%,持续的科研投入带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存在问题
1、传统产品盈利困难
粮油深加工发展不够、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局面依旧没有大的改变,大多盈利粮油加工企业主要依靠规模效益获得。小型米厂和面粉厂产品微利。油脂企业由于体量大,产业化程度高,但进一步发展缺乏新热点。
2、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苏州市粮油工业门类齐全,从米面油加工业到食品、饲料、粮机加工制造业。产业发展聚集度不断上升,市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再创新高。但在粮油加工中除了中粮的福临门等产品外,大多数品牌产品优质原料有限,产量不大,影响品牌培育区域范围,影响力仅限于本辖区内。
3、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受国外油脂价格暴跌和国内经济减速换档需求下降的双重影响,苏州市粮食加工业普通感受到巨大压力。当市场行情快速变化,大多数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陷保本微利乃至亏损的情况。大型油脂企业由于整体规模大,但遇到市场剧烈波动时也难以保持以往增长态势。
四、建议与对策
1、推进转型升级
传统粗加工粮油产品不适合苏州经济发展的环境。要努力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资金实力和产品特点,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传统粮油加工转到深加工粮油食品和综合利用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加强品牌培育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指导粮油加工企业申报市级、省名牌产品评审工作,协调粮油行业协会为企业创牌搭建宣传平台,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地产粮油品牌的知名度。
3、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在全球经济形势放缓、国内外油料产量库存充足,消费、畜牧业需求下降的大背景下,指导粮油加工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关注国内外市场走势,学会分析市场预判市场动向,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尝试引导企业在困境中抱团取暖、以大带小,积极转变思路增加科研投入,以技术革新来应对多边复杂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