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泰州市着力兜好民生底线
2017年,泰州市民政局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加强制度衔接,增强救助实效,实现精准救助,为困难群体保障托好底。
一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深度衔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整体合力,为脱贫攻坚牢牢守住底线。统筹城乡社会救助,缩小低保标准差距,城市低保标准计划调整到每人每月610-620元,农村调整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20元。积极推动扶贫开发政策向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对象延伸,将人均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的社会救助家庭全部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给予全面的政策扶持。
二是加大“救急难”工作的推开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以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平台为核心的基层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依托村(居)委会、基层党组织和村(居)民互助组织,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社区民警、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社工、志愿者等作用,健全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综合救助的“救急难”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进一步加强低保、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摆渡”作用,为“救急难”提供多维度的政策支撑。
三是加强救助能力建设。针对城乡低保规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化、标准化的指导意见,规范操作流程,加大公开力度,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成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金融查询系统,明确低保家庭人均金融资产标准,探索建立“收入+支出”双线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第三方评估等实施办法,促进保障对象精准识别。建成社会救助一体化平台,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协调,有效解决社会救助资源分散、多头救助等问题。
四是深化助力精准救助活动内涵。策应“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服务全市创新创业、富民惠民工程,发挥社会组织人才多、资源广、专业性强等优势,深化“情系百姓 惠泽万家”助力精准救助活动内涵,发动社区党员干部、社工、社会组织等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大走访,深入职工农户家庭,主动发现困境对象,摸清全市困难群体底数,形成帮扶需求清单。引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资源和业务范围开展结对帮扶,按照帮扶对象需求,量身定制帮扶项目,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捐资助困、购买服务等措施,促进帮扶对象摆脱困境、提升生活质量;通过免费培训技能、就近安排就业,帮助有就业能力的再就业,引导有创业意愿的自主创业,提升困境家庭“造血”能力;定期对受助对象进行回访,建立长效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