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年抽出时间“住农家”, 江苏省委书记想了解啥?

22.04.2016  09:47
      4月11日至15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盐城建湖县庆丰镇董徐村——苏北一座普通乡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从2011年6月到泰州姜堰市沈高镇沈高村驻点进行“三解三促”开始,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已经连续6年带头深入农村开展驻点调研。   连续六年每年都抽出专门时间“住农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省委书记如此“初心不改”,究竟想了解啥“真相”,又解决了哪些“疑难杂症”?还是让我们回顾下罗志军书记前几年的足迹吧:           
      2011年6月15日至19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到泰州姜堰市沈高镇沈高村驻点调研,他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与村民群众肩并肩下田劳动、面对面促膝谈心。       
      2012年4月6日至10日,在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苏北工作会议前夕,罗志军书记轻车简从,来到宿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探询总结泗洪西南岗地区脱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深入思考谋划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路径和举措。新华日报以《春风又绿西南岗》为题作了详细报道。       
       
        2013年4月10日至15日,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前夕,罗志军书记来到扬州高邮市八桥镇金港村进行驻点调研,同大家共商加快苏中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路子。新华日报报道的标题,充满诗情画意:《里下河的四月》,并留下了一张让人久久难忘的经典照片。             
      2014年4月8日至12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之际,省委书记罗志军来到地处茅山北麓的镇江句容市茅山镇丁家边村,深入革命老区进行驻村住户调研。新华日报同样以《绿染茅山景更新》为题,进行了充分报道。       
     
    2015年5月12日至16日,在全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罗志军书记来到淮安市宋集乡甘姜村驻点调研,沉下身子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同大家一起谋划农村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新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希望的田野不懈的足迹》。   从上述新闻报道所呈现出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罗志军书记每次都是选择欠发达地区的最普通乡村来驻点。而之所以连续六年带头深入农村,显然是希望通过这样初心不改的“坚持”,推动更多的领导干部,通过“一竿子扎到底”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通过在“”上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上的各项工作,不仅让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深深植根于群众和实践之中,而且驰而不息地锤炼干部作风,更让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灵魂得到持续净化洗礼。   在罗志军书记的身体力行下,“三解三促”已经成为江苏各级领导干部的每年的“必修课”,也成为江苏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品牌。   据有关资料,截至去年底,在“三解三促”活动中,江苏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24万多人次,走访基层群众逾317万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近57万个。而除了直接解决问题之外,“三解三促”更让各级领导干部对民意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对基层实践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人民群众有了更深更纯的感情。   此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之际,罗志军书记来到董徐村,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还是先看看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画面吧:     
         
        此行5天,罗志军书记究竟说了些啥,又做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了哪些新的思考,又将会给基层百姓带来哪些“获得感”,要回答这些,不妨将画面定格到那次在建湖庆丰镇信访接待后,罗志军书记特意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留下来开碰头会的那个场景。   那天,罗志军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几天驻点调研,我发现包括苏北农村还有不少突出的“短板”,特别是在农村水利建设、农村道路改善、村庄环境治理美化、文化活动设施填补空白以及因病因残致贫的精准帮扶上。   “这五方面的短板,问题解决多一些,老百姓就高兴一些。”罗志军强调,当前要积极适应农村发展变化后出现的各种新需求,高度重视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异,在政策资金上多向农村和苏北倾斜。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既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又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多创造惠及百姓的成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