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思想汇•给“传统”加点料

22.12.2015  19:37

              这一年,对于传媒业的种种变化,业界领军人和学界专家作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新华社原社长李从军:

        媒体要拼综合实力

        新媒体方兴未艾,并不会像人们所说的“赢者通吃”和“一家独大”。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更不是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彻底取代,而是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此长彼长态势,进而推动整个传媒行业蓬勃发展。

        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乃至升级内容产品、生产方式、传播手段、服务模式和赢利模式,才能在剧烈变化的传媒格局中寻找到生存之路和发展空间。

        内容为王、网络为霸、终端为重、技术为先、资本为要、受众为主,这6个要素已经成为决定媒体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再加上“人才为本”,就是第7个要素。未来的传媒业竞争,必定是全要素的竞争、整体系统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

        南都报系总裁曹轲:

        转型离不开互联网

        已被逼上“绝路”的报业,转型是亟须而必然的。报业走在市场里,就应该生在市场,或者死在市场,得靠自己的努力拼搏,赢得一个未来,这是前提。但报业转型,千万不要说成了转行。

        现在谈报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最开始被看做是工具,后来被当成是手段,现在又觉得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绕过互联网来谈报业转型,是不现实的。

        按照互联网时代的做法,报业要多跟外界跨界交流碰撞,去跟技术公司,商业公司合作,这样才能有新的基因进来,才有新的元素生成。目前理想的方式就是跨界合作,引入互联网基因,跟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合作,特别是偏技术、偏市场、偏用户的公司联合去做产品或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喻国明:

        “平台型媒体”呼之欲出

        互联网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并形成新的社会功能,互联互通给我们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开放性。对于媒体来说,开放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内容生产与要求无限丰富、层次无限复杂的世界相匹配。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模式可能是与互联网逻辑相一致的“平台型媒体”。

        “平台型媒体”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做内容和传播,而是打造一个良性的平台,平台上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的力量,并且向所有的内容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开放,无论是大机构还是个人。当然,“平台型媒体”绝不是纯粹的自媒体,绝不是不要管理,而是一个有“把关人”、有管理的媒体,内容除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还必须符合平台的标准,取得准入资格。

        “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从这一逻辑出发,未来我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对互联网的管理,都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

        “媒体+智库”抢占高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媒体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构建媒体智库也成了许多传统媒体抢占新兴高地的举措。

        “媒体+智库”是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之一,所谓媒体智库,就是把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以深度研究为核心抓手的资源平台,其重心在于转变产品理念,即如何围绕资源聚合设计信息产品。

        做智库与做传统媒体不同,必须要更新观念,以新的思路转变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做到应时而动,更应顺势而为。媒体智库应做到“四个转化”,从业者由“媒体人”向“媒体-研究复合型人才”身份转变,产品运营完成“新闻生产”向“价值创造”的成果转化,管理模式由“新闻媒体”向“智库机构”转换,功能效应由“解读政策”向“发表独立见解”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