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获得两项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2.01.2015  12:15

        新华网南京1月9日电(庞雪汀 通讯员 齐琦)据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消息,今天,南京大学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邹志刚教授、李满春教授团队分获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是南京大学邹志刚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及在能源与环境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本项目围绕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反应机理及其应用基础展开研究。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太阳能转化效率达到世界最高值,在国际光催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在国际光催化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项目推动了光催化技术在太阳能转化为碳基燃料以及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进程,相关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20篇(IF>6的29篇),研究成果被Science、Chem  Rev、Chem  Soc  Rev等国际著名期刊的SCI他引次数达到1109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项。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李满春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南海及周边地区遥感综合监测与决策支持分析”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研究取得了从动态监测技术、到综合数据仓库,再到评价模型库群,最后集成到决策支持平台的一系列成果;建成了南海及周边地区长时间序列、全覆盖的对地观测数据集与遥感信息产品集,总数据量达TB级;开发了岛礁、石油开发平台等专题目标遥感信息提取与反演系列算法,构建了岛礁战略地位评价、航道安全评价等成系列遥感评价模型;实现南海遥感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系统的技术与服务跨越。该项目实现了多方面的科技创新:一是突破异质、时变环境下南海自然与人工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系统构建适用于多平台、多尺度遥感监测的南海珊瑚岛礁地貌分类体系,实现南海遥感动态监测;二是突破资料诊辨、过程重建、时空基准统一、地理关联匹配等数据建库关键技术,建成“陆海兼备、历史与现状统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南海综合数据仓库;三是突破南海分析评价模型库群研建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海综合决策支持分析平台,编制《中国南海主权态势演变图集》。

        据悉,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