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小麦市场回眸

09.03.2015  17:25

南方小麦交易市场  张春良

纵观2014年国内小麦市场,其“政策市”氛围较为浓厚,市场推动力明显不足,2014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政策定调粮食市场化,2015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未上提。 自2006年国内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以来,2006-2014年(除2011年),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六个小麦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约2.32亿吨,约占期间小麦产量的22.29%;国内主产区三等白小麦托市收购价格由2006年的0.72元/斤,到2014年上提至1.18元/斤,托市收购价格上提幅度达55.56%。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小麦托市价中止“连年上调”,有助于国内小麦市场从“政策市”向“市场市”过渡,为将来实行小麦“目标价格”政策奠定基础;有利于缓解产业链企业的经营压力,让相关企业腾出更多的资源进行产业升级,迎接经济新常态的挑战。政策定调粮食市场化,将使得国内小麦市场“政策市”与面粉市场“市场市”导致的畸形价格传导机制逐步理顺,“麦强面弱”格局也将逐步消退。

2、麦市“政策市”氛围浓厚,临储麦主导麦价走势。 在国内小麦库存数量高企、内外麦价价差处于高位以及下游加工需求疲软等利空因素压制下,2014年国内小麦市场政策市氛围浓厚,国家临储小麦投放及其成交情况对麦价的整体走势影响较大;这也导致2014年夏粮收购主产区托市收购启动早,收购进度快、托市数量多。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3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6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13万吨;2014年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5省累计收购托市小麦2534.4万吨,相比之下,2013年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4省累计收购托市小麦835.5万吨。2014年10月14日江苏地区率先投放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投放时间明显早于往年且拍卖底价低于市场预期影响,安徽地区加大2013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投放力度。据统计自2014年年初至2014年12月29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举办48场,累计投放小麦4418.393万吨,实际成交1408.364万吨;周度成交均价处于2294-2445元/吨。截至12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含2014年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2480-2580万吨,主要分布为江苏地区526.4万吨,安徽地区724.8万吨,河南地区1072万吨,湖北地区189万吨。

3、购销主体心理博弈减弱,农户售粮积极性高。 与往年夏粮收购情况不同,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因主产区新小麦增产增质以及下游加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粮食经营市场化风险加大,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较低;与此同时,因今年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较上年提高0.06元/斤,主产区农户售粮较往年相对较为踊跃。由于国内主产区小麦增产增质加之小麦最低收购价上调,农民种植小麦收益提高。据江苏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直报县调查,小麦亩均现金收益达564.4元,比上年增收144.38元,增34.37%;据安徽省价格成本调查机构对全省13个小麦主产区的调查显示,2014年小麦每亩净利润为322.13元,较上年增加135.4元,增幅72.51%,每亩现金收益655.52元,较上年增加175.44元,增幅36.54%。农户、粮食经纪人、粮库、粮食贸易商等持粮主体因用粮企业需求较为疲软且质量要求较为苛刻难以销售出“合理”的价格;而用粮主体因行业竞争激烈、自身经营较为艰难,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其难以采购到符合其质量要求的粮源。“收粮难”与“售粮难”同现。与上年度相比,今年主产区月度新增小麦收购量整体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4、市场供需格局不一,优普小麦价差拉大。 虽然国内小麦供给总量相对较为充裕,但区域间、品种间分布仍存在明显的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由于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市场价格未达到合理价差,导致种粮农户近年来重产量轻质量。近几年,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推进,国内专用粉的需求不断上升,普通粉需求增长缓慢。作为生产专用粉的原料,国内专用小麦种植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在进口小麦数量受限的情况下,国产优质小麦市场行情走势明显好于普通小麦市场,使得两者之间的价差拉大。截至12月底,国内主产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主流收购价格为2450-2600元/吨,较年初下跌20-80元/吨;北方麦区优质小麦主流收购价格2800-2900元/吨,较年初上涨80-180元/吨。

5、加工业竞争水深火热,麦价提价承受度降低。 当前国内小麦加工行业普遍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利润低迷,企业生存困难的局面。国内面粉需求的增长缓慢与面粉行业产能迅猛扩张所引发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这也导致“麦强面弱”格局频现。2014年国内小麦粉加工呈现“总量增加,增速放缓”态势,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面粉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面粉市场购销呈现“旺季不旺”特征,市场行情不温不火,成本高企加上需求疲弱制约其采购量,面粉加工企业不论是对小麦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与往年相比显得吝啬很多;上年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小麦价格风向标的作用明显弱化。2014年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价差整体运行于630-910元/吨;相比之下,2013年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价差整体运行于570-790元/吨。

6、内外麦价价差大幅拉大,进口小麦数量减少。 2014年国内外小麦麦价价差处于高位,进口小麦性价比优势较为明显,但受国内小麦进口配额制保护,其对国内麦市的冲击有所减缓;尤其是2014年5月下旬起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运行于1850-2260元/吨;相比之下,江苏产中等普通白小麦南方销区到港价运行于2500-2700元/吨。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份国内共进口小麦292.45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50.7万吨,减幅为46.89%;其中进口澳洲小麦135.71万吨,美国小麦86.06万吨,加拿大小麦40.98万吨,哈萨克斯坦小麦22.09万吨,预计2014年国内小麦进口量为300万吨。

7、小麦阶段性替代成本优势凸显,饲用需求增长迅猛。 自2014年4月30日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结束以来,国内玉米展开了一波明显的上涨行情;这也导致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发生明显变化;自7月份下旬国内小麦与玉米价格倒挂,随着玉米市场价格的迅猛上涨,两者之间的价差持续拉大,小麦较玉米用作饲料的成本优势明显,这也导致饲用小麦需求量增长明显,饲料加工企业及养殖企业小麦采购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受小麦大量饲用替代玉米以及主产区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9月份自高位出现大幅下跌,小麦与玉米之间的倒挂价差不断缩窄,直至饲用替代成本优势消失。预计2014年饲用小麦消费数量为1700-1800万吨,高于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