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年味,人们心中最美的记忆是否已飘散?
龙虎网讯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的脚步渐渐远去,猴年春节正在悄然临近。此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盼望着年的到来,年的到来就是最大的幸福。
那么,在青海网民中,青海的年味又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年味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时光再流逝,我们对年的渴望依旧如故,我们依旧期盼着在除夕之夜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聊家常,开开心心地度过最美好的夜晚。
但是,随着记者的深入了解,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对年味失去了原来美好的期盼,甚至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回家和父母团聚,留在异乡孤独地享受自己的年味。尤其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青年,因为车票,因为挣钱少,所以,他们极不情愿回家过年。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选择出游,到外地一边旅游,一边享受异地的年味。
█网友:回家过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回家过年,期待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影星王宝强的这首歌曾红遍大江南北,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归家之心。据调查,超过60%的网民表示,春节一定要回家过年,多花点时间陪父母,与家人团聚,吃顿年夜饭。在手机短信拜年成为主流的同时,仍有大多数网民表示,回家团聚“登门拜年”的传统习俗不能丢弃。
据“华为年味调查”统计,截止1月22日零时,共有2668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23.6%的人选择了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守岁,13.8%的人选择全家人一起围坐看春晚,也有8.3%的人选择全家人外出旅行过年。从数据上看,虽然有一部分人选择新式的旅行过年,但大部分人仍然推崇传统过年方式,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年味”就永远都不会变淡。
记者近日发现,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忙着备年货;主妇们擦窗户、扫旧尘、给孩子们置办新装;商贩们吆喝买力,生意红火,想尽快卖完好回家过年;游子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步履匆匆。
青海网民表示,年味就是回家的急切,团聚的温馨。回家过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一家团圆,其乐无边,亲情相聚,万语千语。年味其实没有变淡,归家的摩托大军、春运火车站的人山人海、商场购置年货的人群、街上摆卖的火红对联就是浓浓年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青海网友是怎么看待年味的?
“福星”说:放鞭炮,杀年猪,贴对联,上坟祭祖,这些青海人过年的传统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有些已经被摒弃了,但好多传统和习俗所代表的吉祥寓意是不会忘记的。现在,在外打工的我,很期待过年,即便千里迢迢,也要回家过年团聚。
“风轻云淡”说:记得儿时的过年,红红火火的,年味特别的浓,一过完腊八就盼着过年,那种满满期待的心情,至今依然深深印在脑海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已经是成年人的我,依旧期待过年,期待大街小巷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鑫鑫”说:作为学生党,每年寒假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在外读书,时间久了,会想念家里的亲人,特别想和父母团聚、多陪陪家人。我翘首期盼的只有过年了,没有理由能阻挡我回家的脚步。想到回家过年,心里就美滋滋的。
小A说:过年,雷打不动,一定要回家!无论如何要赶回家团圆,只要家人围坐一起,看看春晚,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就很幸福。对于过年放炮时捂着耳朵,害怕又兴奋的心情,我也很期待,至今记忆犹新啊!
据记者统计,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起拉开大幕,霸王级寒潮也难阻挡人们归乡路。据中国交通运输部预计显示,2016年春运期间,全国出行量将持续攀升,旅客发送量预计超过29.1亿人次,同比增长3.6%。
传统年俗,以另一种更新的方式继续
由于许多现代元素的冲击,一些网民记忆中的传统年俗,已经慢慢消失。一部分网民对此表示,传统民俗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身边的年味真的淡了,如今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多样化,如:微信,发短信,电子贺卡等,这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与传统春节习俗逐渐相融合,在以另一种更新的方式继续。
据有关报道称,春节假期是多数人一年之中人情支出的爆发期。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人情支出在500—2000元的网友占比最大,为37.2%;其次为2000—5000元区间,占比为32.5%;花费5000—10000元的网友占12.5%;还有5.5%的人花费在1万元以上;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占比为12.3%,堪称省钱达人。
去年的红包大战硝烟四起,不知不觉间,网络红包已经成为了过年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网友们都爱抢红包,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网友在微信、QQ等网络红包上的预算并不多。随手记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年期间,64.4%的网友预计——孝敬父母、长辈的人情支出是最大头,17%的受访者预计在传统红包上花费多,11.7%的网友将花钱参加各种聚会,仅有占比3.4%的网友预计微信、QQ红包花费最多。
过年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科技的普及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过年放鞭炮的越来越少了,这并不意味着身边的“年味”淡了;相反,由于烟花爆竹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花式品种繁多、观赏性强,街头和社区的节日氛围其实是越来越浓了。
“信以为真”说:新春佳节里,有燃放烟花习俗才算是过年的“年味”,没有烟花炮竹就太没年味了,可是有了PM2.5,今年要不要燃放烟花?不过我发现,有了网络视频等新技术,“放烟花”的热闹场面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分享,不仅增添喜庆氛围,又保护了环境。
“你好,陌生人”说:虽眼下年轻人热衷过“洋节”,使传统节日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其实传统春节的影响力一如既往在发光发热,传统春节习俗与现代化的民众生活在逐渐相融合。近几年,春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好玩了,除了继续重视家庭的孝文化,春节的社会交往功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2357说:友情提醒,春节焰火不可少,安全、环保最重要。一些春节传统名俗,可以与时俱进,多做改善。对跟不上时代的陋习可以摒弃,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影响“年味”,反而会增加新乐趣。
“可爱喵”说: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它的寓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那么简单,它牵动大家的心,家家户户购新衣置年货准备过年。虽然时代在发展,很多习俗被摒弃,但年味不会变淡,各种彰显年味的民俗活动近些年举办的依然是风风火火。所以说,传统的活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年味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
█专家:春节,总是给人许多的回忆
资深媒体人祁万强说:春节,总是给人许多的回忆。生活在河湟谷地的先民,有许多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过年风俗,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青海春节风俗逐渐离我们远去……
春节的前奏里,我还记得儿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期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今天,虽然少了这样迫切的等待,但是,对过年的风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春节时的拜年,往往是人们对社会关系的再确认。
很多人会说,现在工作忙,年味淡了,就连过年回家看看老人都成了奢望。
的确,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就像是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不知不觉中我们是否疏远了那份真挚的情感?父母亲的牵挂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和默然,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柔静地照耀在儿女们的心中。当我们品味了老人的牵挂,体味了懊悔后,才能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吗?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巨大的遗憾还继续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如果你还幸福地拥有父母之爱,那么请别忘了,百忙中抽出时间,春节回家看看,听听妈妈的唠叨,和爸爸谈谈工作……
青年作家秦青说:现在不少人感慨年味变了,有人说年味淡了,有人说年味远去了,那些存留在我们记忆深处里年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流于形式,没有了深刻的内涵。
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年味”,其实是少了期待的喜悦,衣食日日好,物质更丰足,想要啥立刻就有,幸福感和满足感少了酝酿发酵的过程就变味了。
█年味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活在变,过年的方式在变,可过年的心情没有变,年味也仍旧是我们心头的最美回忆。虽然当代中国的“年味”在与时俱进、转型升级,从原来单纯注重团圆和吃喝的习俗,逐步向欢聚、玩乐、出游、购物等综合性的新习俗转变,种种现代化元素也冲击着传统的年俗。
但其实年味在我们感慨、缅怀中并没有走远:年味依旧是全家团聚其乐融融、是穿新衣放鞭炮的那份喜悦、是领压岁钱吃糖果的开心、是火红的对联灯笼、是杀了年猪围坐一起吃饭的热闹、是除夕夜绽放美丽的烟花、是扭秧歌跳狮子舞龙的狂欢、是赏灯会闹元宵的兴奋、是做馍馍炸散子的愉悦、是走街串巷祝福问候的关心、是穿戴一新如花的笑脸。 (本网记者 刘志强 实习生 刘花厦 报道)
来源: 青海新闻网 编辑: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