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局明确2016年全省农机化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02.02.2016  10:1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农机化工作,对于继续保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全力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按照“补短板拓领域促发展,调结构提质效转方式”的基本思路,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 全省农机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以上,全省小麦机条播、水稻机种、玉米机收、秸秆机械化还田、烘干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76%、81%、52%、20%。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保持稳定增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稳定在48亿元左右。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确保完成省安委会下达的目标任务。 

   今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是:  

  一、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农机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时序进度,按照“政府主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按时序完成目标任务。一是突破薄弱环节。要突出工作重点,紧紧抓住谷物烘干、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优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结构,加快技术转化升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二是启动示范县建设。省财政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拟建设10个左右示范县,分两年滚动实施。具备基础条件的县(市、区)要认真调研摸底,分析本地种植制度、作业方式和机具保有量等现状,完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按照要求及时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协调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制度、有考核,科学有序推进。 

  二、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未来五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方案,明确思路和阶段性发展目标,落实具体工作措施,有序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要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和机艺协同,依托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制定本地区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及装备配置方案,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各地都要围绕实施“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开展蔬菜生产机械化试点示范,争取全省建成20个示范点。二是要加强示范宣传。今年,省局还将组织全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演示和培训活动,各地也要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现场演示、展示活动,强化技术骨干、园区负责人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技术普及率。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各地要争取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适合本地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示范推广。要整合农业农机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扎实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农机深松整地。今年,省政府继续将秸秆机械化还田列入省政府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省财政安排8.8亿资金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首批6亿元资金将提前下达,各地要按照要求,扎实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一是尽快制定工作方案。今年省级农作物秸秆利用补助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补助资金继续由市县政府包干使用,实行定额直补,各地要积极抓好落实,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保证技术、资金和措施同步到位。二是继续提高还田质量。坚持“夏季麦秸秆还田为主、秋季稻秸秆适度还田”的原则,巩固提高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的应用成果,稳步提升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三麦机播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大农机深翻作业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并规范技术路线,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三是持续强化监督考核。继续采取“行政检查、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加强政策宣传、社会公示、资金兑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四是扎实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力度,深松整地作业试点示范面积扩大至90万亩,开展深松整地智能装备检测试点,提高核查效率和质量。 

  四、稳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鼓励各地发展农机合作联社,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组建农机合作社。发挥农机服务主体机具、技术、人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规范农机合作社发展。围绕“健全规章制度、依法登记注册、明确产权关系、完善议事制度、做好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提高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支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农机合作社入选省级、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库,参加省级、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机合作社示范典型。全省新增规范化农机合作社200家以上。三是组织好关键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要加强机务管理,指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服务主体做好机具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作业。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市场情况调研,做好信息引导、机具调度、供油、抢修等服务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服务能力。 

  五、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快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应用,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促进信息化和农机化的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建设农机生产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全省农机生产管理应用数据,在“平安农机通”信息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着手开发和建立农机生产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全省农机系统数据开放利用,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机作业市场和服务对象有效对接。二是开展农机作业监测信息化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质量实时监测等信息化管理试点,对有关农机作业过程实时监管、作业数据准确统计,为基层农机部门精准核查农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途径。三是探索“互联网+”农机维修服务。依托农机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和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探索网络视频、图片等农机故障的远程诊断和专家在线会诊,帮助机手及时排除故障。四是提升“互联网+”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江苏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服务功能,转变监管方式,实现人性化执法、柔性化管理。 

  六、着力提升农机质量监管工作水平。农机质量监管是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是着力抓农机产品质量。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机试验鉴定程序,严格鉴定标准,完善鉴定手段,提升农机推广鉴定监管水平。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农机打假和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以烘干机、秸秆还田机等为主的质量调查和评价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着力抓农机作业质量。深入宣传贯彻农机作业标准,开展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深松等作业质量检查,整体提升农机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作业质量竞赛和质量考评活动,提高农民机手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作业质量水平。三是着力抓农机维修质量。科学布局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整合农机维修项目资源,支持规模较大的农机企业在每个涉农县参与建设1-2家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企社共建”,抓好农机合作社维修和机务管理人员培训,不断增强自主维修能力。今年,省级财政将投入500万元建设50个农机维修点。 

  七、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农机化发展全过程。一是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严格变拖存量管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变拖安全监管措施。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重点机具、重点时段和重点场所的安全监管,继续加大非法改装联合收割机的整治力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脱检脱保等违法行为。二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安全监管,督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送检下乡、集中检审,推行便民服务和免费监理,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执法水平。三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创新。继续贯彻《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免费实地检验政策。加强农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探索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完善农机安全综合治理方式,构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八、积极开展农机人才培训工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健全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等措施,加大农机培训工作力度。以提高农机实用技能和合作社生产经营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获证奖补工作。加大各级推广服务、培训鉴定、安全监理机构一线业务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强化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全年力争培训农机实用人才20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6万人次。认真办好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竞赛暨第五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努力在全省农机系统营造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 

  九、认真落实农机化各项扶持政策。2016年,我省将全面组织实施省级涉农资金管理改革试点,各级农机部门要主动适应财政政策的新变化,坚持目标导向、绩效导向,用足用好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一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按照《江苏省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办法》要求,围绕“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总体思路,以粮食生产机械为补贴重点,科学确定补贴机具品目范围和补贴标准,逐步改进完善普惠补贴制度,解决补贴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优化补贴操作方式,提高服务效能,防范廉政风险,确保政策高效规范实施。二是积极探索农机金融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认真组织农机综合保险试点,建立农机保险投保理赔操作规范。着力破解农机化发展融资难题,加强农机金融租赁信贷研究,加快政策落地。三是深入实施农机报废更新政策。改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制度,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扩大报废更新范围,提高节能、环保、安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水平,切实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