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3.01.2016  11:37

会议全景

 

会议主席台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

 

      1月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结2015年科技工作,明确2016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科技改革发展重点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
      万钢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谋大事、攻难关、拓空间、塑生态、正风纪,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创新人才,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万钢强调,“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从2010年第8位攀升至第4位,2015年农业、化学、材料等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已升至世界第2位。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2010年的110.9万件和74.1万件上升到的263.9万件和159.7万件,已居世界第1和第2。国家创新能力排名有望从2010年的第21位上升至第18位。全社会研发支出有望达到14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其中企业研发支出超过77%;R&D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1%。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5.1%,比2010年增加4.2个百分点。2015年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
      二是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化纵深化迈进,资源配置、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生态优化等重大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有序推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加快落实,2011-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减免税额3726亿元,新增上缴税费3.6万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9万家。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院士制度进一步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制度进一步完善,创新调查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初步建立。
      三是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取得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研究、中微子振荡、CiPS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重大创新成果。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荣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首。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48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6个,蛋白质科学研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升空。
      四是战略高技术显著增强国家实力。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21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运营;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形成一千多亿产值;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7062米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带动海洋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CAP1400全面完成实验验证,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快中子实验堆成功并网发电。
      五是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TD-LTE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4G用户数超过2.7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总量55%以上。风能和光伏产能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15年预计超过30万辆,居世界第一。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估计达42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1%。
      六是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有力支撑粮食生产“十二连增”。“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各项技术推广应用1700余万亩,2015年实现增粮34亿斤。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上市;全球首个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境外开展临床试验;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
      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
      八是创新人才呈现竞相涌现、活力迸发的新局面。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100万,研发人员超过535万,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有力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九是科技创新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的39.7%以上,新产品收入占全国产品销售收入的32.8%,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新因素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创新型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十是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新位势。我国研发支出占全球比重上升到20%,居全球第二。国际科技论文占全球比重从9.9%上升到20.2%,居全球第二。创新对话成为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战略沟通的重要机制,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2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2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合作组织的领导职务。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国际地球观测组织等国际机构中发挥领导作用。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达1800家。
      万钢强调,“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中央对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予科技创新更高期待。我国科技创新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加强系统部署和谋划。要围绕打造国家先发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在更多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要围绕构筑引领型发展的支撑基点,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要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支持众创众包众筹众扶。要围绕培育国家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培育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要围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要围绕提高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万钢指出,2016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主线,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更加注重成果转移转化,更加注重改革任务落实,更加注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更加注重依靠科技人员和服务创新主体,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作风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好局、起好步。

      万钢要求,2016年要重点做好以下10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实施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二是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激励大众创新创业。三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四是加快部署实施重大研发任务,强化引领型发展的科技支撑。五是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六是实施新一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七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八是深入落实促进成果转化法,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九是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十是完善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会议印发了科技部党组2016年一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科技管理工作负责同志,各地方科技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部分高新区、创新基地负责同志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科技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