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连续12年全国居首 强韧江苏勇挑重担探路前行
2020年,全球经济出现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往事不堪回首”;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足以自豪。这一年,从全国到地方,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接二连三:全国GDP历史性地突破100万亿元,在万亿级别计量上从两位数变为三位数;江苏GDP历史性地突破10万亿元,在万亿级台阶上实现了大跨越;广东GDP突破11万亿元,按美元计,达到1.61万亿美元,高于同期韩国1.58万亿美元的GDP,历史性地全面超越亚洲“四小龙”。
年增2.3%,中国经济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交出一份极不寻常的答卷。探究中国经济“顶风破浪”的密码,江苏可为样本。作为GDP规模仅次于广东的经济大省,江苏人均GDP达12.5万元,自2009年起连续12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增长3.7%,增速领跑东部沿海地区,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恰逢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中国经济的特质,那就是“强韧”,而这在堪称中国经济重要压舱石的江苏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强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对中国和江苏而言,2020年GDP规模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综合实力均跃上了一个大台阶。
2019年江苏GDP已达99631.52亿元,距离10万亿元仅差368.48亿元,可以说“突破”只是“临门一脚”的事,不过,“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临门一脚”能在2020年成功“打”出,殊属不易、难能可贵。
“经济正增长”,或快或慢,在当今国人眼里似乎已不言而喻。查阅《2020年江苏统计年鉴》,自1975年起,江苏GDP年年有数据,岁岁均增长,哪怕是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GDP增长趋势也未曾中断。但,江苏如此,并不代表所有皆能如此。
以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来说,本世纪以来的20年里,其经济已两次衰退,2020年GDP预计下降3.5%,创1946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去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新方法,结合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重新核定了2019年全国各省份GDP数据,当年GDP“调”为负增长的省份达7个。
回望10多年来江苏经济增长轨迹,增速高点形成于2006年、2007年,这两年增速均达14.9%,而后逐渐回落,双位数增长又持续5年;2013年起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从2007年的14.9%至2019年的6.1%,回落幅度达8.8个百分点,乍一看,落差较大,但GDP增长的意义却今非昔比。暂不论增长内涵随经济转型升级而提升,就说增长的绝对量,2006年GDP较上年增加3120亿元,而“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加6293亿元,五年新增GDP相当于5.2个2020年扬州GDP,也就是说,近五年每年新增1个扬州的GDP。
在规模基数较小、各种发展红利多的年份,以两位数增速高速成长;在总量规模渐大、瓶颈约束增多、结构调整加快的年份,以中高速稳步增长;即使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因素冲击,仍能保持正增长,江苏经济如此数十年增长不止,除说明“好风凭借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外,基于全面提升的综合实力所展现的强大韧性,近年来给人印象尤为深刻。韧者,宁弯不断也。强为韧之基,韧为强之果。没有经济“筋骨”的日益强壮,必不会有经济超寻常、超预期的“破浪前进”。
当然,GDP规模受人口规模、区域面积、经济基础、自然禀赋等多种因素影响,总量指标并不能完整反映综合实力,必须辅之以人均数通盘观察。2020年,江苏总人口8070万人,占全国的5.76%,人口密度全国各省区最大,但人均GDP却稳居首位;国土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但GDP却能占到10.11%,反映江苏单位面积产出的GDP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这固然与江苏地处中国经济“五分天下有其一”的长三角地区这一区位优势有关,也和江苏的平原、水面占比全国最大这一地理优势有关,但,人的主观努力因素所起作用也至关重要。1978年,江苏GDP占全国比重为6.8%,历经44年不懈奋斗,比重提升了3.31个百分点。
按美元计,2020年江苏GDP总量达1.49万亿美元,与韩国只差0.09万亿美元,继广东之后全面超越亚洲“四小龙”也指日可待。在全球GDP超1万亿美元的18个经济体中可排第13位。人均则超过1.81万美元,已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GDP两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门槛”,足见江苏GDP的“含金量”。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国性发展命题。从全国范围看,江苏这一答卷的得分显然较高。13个设区市个个是“奇兵劲旅”,共同铸就了“苏大强”。
2020年,江苏各地经济取得重大节点性突破的消息同样不断:“领头羊”苏州GDP突破2万亿元,“全国最强地级市”名不虚传;南京首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城市,加上苏州,江苏与广东均有两个城市入列;南通如愿成为全省第四个GDP过万亿元城市,使得全省GDP过万亿元城市增至4个……2020年驰援湖北有力,让“苏大强”美誉骤红网上,这靠的是实力——13个设区市均跻身全国百强城市。
韧 内生动力生生不息
江苏GDP外在的增长不止,折射出内在的经济增长动力的生生不息。解码江苏经济的动力变化,其对全国的意义,如同解码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的意义。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是江苏的最大优势。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41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江苏列统的工业大类有多少?40个!江苏是工业大省,工业经济总量始终位于全国前三甲,2019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仅次于广东,目前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国的1/7。在“无工不富”的年代,正是蓬勃发展的工业为全省经济扎实奠基。而2020年GDP突破两万亿元的苏州,之所以能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扎堆的全国城市经济十强榜单中稳占一席,也与其拥有的“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地位紧密关联。
在全球制造业产出受累于新冠肺炎疫情而捉襟见肘之时,防控工作做得最好、复工复产最快的中国,其制造业优势获得了更大的释放空间。所以,2020年工业数据在主要经济指标中格外亮丽,顺理成章。而这对于整个经济恢复、信心提振极具标杆意义。
2020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这一增速与上年的6.2%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当GDP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几乎没有减弱。全国工业前五强省份排序,与GDP前五强排序一致,除江苏外,广东、山东、浙江、河南四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5%、5.4%和0.4%。江苏GDP增速分别快于广东、山东、浙江、河南1.4个、0.1个、0.1个和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则分别快了4.6个、1.1个、0.7个和5.7个百分点。以工业为重要核心的实体经济,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扛鼎作用可见一斑。
完整的产业体系、畅通的物流体系,使得中国制造的防疫产品、居家生活和办公用品成为抢手货,全国出口增长4%、进出口增长1.9%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作为中国外贸第二大省的江苏,去年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比2019年增长2.6%,较全国增幅高0.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8%。
打开2020年江苏出口主要商品统计表,全年出口额仅增长0.9%,出口额下降的商品比比皆是,但“出类拔萃”者也非常抢眼:医药材及药品增长20.7%,塑料制品增长20.4%,纺织制品增长50%,冰箱增长23.2%,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35.4%,电子技术产品增长10.8%。医药材及药品、塑料制品、纺织制品、电子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241亿元、886亿元、985亿元、3213亿元。金额较大的商品,出口增长还较快,这为整个出口年度正增长提供了坚强支撑。
“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外损失堤内补”,这是一个发展均衡、内生动力足、“抗击打”能力强的成熟经济体抵御重大挑战时的应有表现。2020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当江苏消费受疫情影响而“驻足喘息”、投资在高基数上微增0.4%时,外贸“挺身而出”足慰人心。
由于经济逆势上扬的表现超出世人预期,中国市场的机会吸引了全球资本目光。2020年,中国吸引外商投资超过1630亿美元,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江苏堪称中国经济的“明珠”,格外受到外资垂青自不待言。按商务部口径,2020年江苏吸引外商投资达235.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16.3%,保持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是江苏最大的资源。以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由此而生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促进江苏经济如凤凰涅槃般嬗变。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所形成的研发投入强度指标,是国际通用的反映科技投入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全国和各省份相关数据通常在年中由国家统计局发布。日前,从江苏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传来信息,2020年,江苏这一指标为2.82%,全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800亿元。从国内横向比较看,2019年,江苏研发经费投入额仅次于广东,相差319亿元,投入强度紧随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五位;用全球坐标考量,2018年全球研发规模最大的7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和英国,其中,韩国研发强度超过4.5%,日本、德国均超过3%。2015年江苏研发强度为2.53%,“十三五”期间提高了0.29个百分点。别小看了这0.29个百分点,由于GDP规模不断增大,去年经费投入规模较2015年多了千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提升着江苏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2020年,面对全球战“疫”需求,中国制造业之所以给世人留下“似乎什么都能生产”的印象,背后支撑除了门类齐全,当是逐年增强的研发投入提升了制造业的先进性。2020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37.8%、46.5%,较上年分别提高5个、2.1个百分点,而2019年这两大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幅度分别为0.8个和0.7个百分点。在非同寻常的2020年,两大指标的“进步”竟也非比寻常,尽显经济增长新动能之强劲。
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体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2020年,江苏这一指标达到6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三五”累计提高5个百分点。
从全国看,2020年,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军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这两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6.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54.1%,有力支撑了经济较快恢复,江苏这两个行业的增速分别为15.5%、7.7%,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样显著。
谋 勇挑重担探路前行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站在新起点上,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全国发展探路,江苏任重道远。
正如省委书记娄勤俭所言,江苏经济发展快、体量大,但“快有快的问题、大有大的难处”,既有长期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也较早遇到“发展起来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担负起解决问题的历史责任。
记得10多年前,一外省党政代表团访问江苏,由沪入苏,率团的省领导在讲话中感叹道:进入江苏境内,感觉这就是小康。这是客人的由衷感受,毕竟江苏全面小康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过江苏人心里也明白,客人先看到的苏南是全省发展最好的地区,而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得分”虽高,但南北发展水平差距大也是客观现实。
苏北的宿迁市经济规模全省最小,2020年GDP为3262亿元,仅相当于苏州的16%,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多。有分析认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高低,基本上是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的距离成正比。虽然得益于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地区之间差距不断缩小,但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高水平和高质量迈进,也是不容回避的新课题。去年,江苏已着手破题,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出台了实施意见。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去年刚卸任工信部部长的苗圩6年多前的这句话至今振聋发聩。固然近些年来中国“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一些关键的先进制造业领域有了显著突破,高技术附加值、高利润产品越来越多,但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格局未变,由“大”而“强”的进程仍在继续。“江苏制造”迈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同样需要久久为功。
纺织工业是江苏传统优势产业,总量连续36年保持全国第一,占比约20%。但就是这个传统优势产业,还存在着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附加值低等短板,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任务艰巨。高端纺织,已被纳入江苏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高端的行业应有高端的收入。但纺织行业的现实窘境却是职工收入偏低,以至于招工难、留人难。据省财贸轻纺工会和省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目前全省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只相当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约六成。透过工资这扇“窗”,可见包括纺织业在内的江苏制造业进军产业链高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江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2019年近六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支出达2206亿元,但全省缺少如华为这样“舍得”将全部收入的一成多投入研发的世界级科技头部企业。全国1/4的电子信息产品来自江苏,但一般人却感觉不到,部分原因也在此。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超千亿元,规模居全球科技企业前列,对江苏企业来说,即使如此“手笔”做不到,但如此“胸襟”应“学”得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正因为前路坎坷崎岖,才凸显出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时代价值。用新思想解放思想,补短板、锻长板,“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江苏实践值得期待。(吉 强)
原标题:人均GDP连续12年全国居首,增速领跑东部沿海地区—— 强韧江苏,中国样板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