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7万干部住村一年:发挥优势 稳定基层

23.02.2015  10:36

  “小姚姐姐,感谢你和工作组过去一年帮助我们村里人过上了好日子,感谢你帮我辅导公务员考试。我和家里人都盼望你们能再来。祝你新年快乐!”大年初一,住村干部姚姝羽的手机里跳出了群众发来的祝福短信。

  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一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果,7万余名各级住村干部深入基层,做出不平凡业绩,赢得天山南北各族群众拥护。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访惠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石岗介绍,新疆首批7万余名住村干部深入基层,为农牧民办好事上万件,基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巴州和硕县曲惠乡老城村村民密吉提·依米提说,自开展“访惠聚”活动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状态大为改善。最初,以为住村干部就是走走形式,没想到头一个月,干部们就动手把村子环境整修一新。事情虽小,但住村干部的真诚赢得了村民的心。

  阿克苏地区行署专员麦尔丹·木盖提表示,“访惠聚”拉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干部们将先进理念传播到基层,为基层工作奠定了基础。

  各族住村干部在“访惠聚”中得到锻炼成长。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住村工作组组长马建军用“基层一年,受益一生”形容住村感受。“当你住到村里,和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就会深刻了解老百姓对干部住村的期盼,激励我们把好的工作经验、工作作风带到基层,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

  马建军的感受也是7万名住村大军的感受。这一年,住村干部主动转变角色,实现从机关到住村的转变、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的转变、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2月15日,是7万名住村干部撤离的最后日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住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铁热木镇依勒提孜力克村的姚姝羽、张群燕,天刚放亮就起了床,总觉得有撂不下的事在心里搁着。

  正收拾着行李,门帘掀开,努尔尼萨·沙吾尔的脑袋探了进来,张开双臂,就把姚姝羽拥得紧紧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阿大、阿帕(维语爸爸、妈妈的意思)让我来送送你们”,一席话,让姚姝羽的眼睛湿润了。10个多月来,姚姝羽、张群燕帮助努尔尼萨复习功课,应对笔试、面试,像对待亲妹妹一样。

  送上一碗鸡蛋、一块羊肉、一盆炖好的羊杂……连日来,天山南北农村、牧区上演的这一幕幕,印证着7万名住村干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交出的精彩答卷。

   变化:只要铁了心地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聊起刚住村时的情景,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岳普湖县铁力木乡库台克力克村的张涛记忆犹新:“空荡荡的村委会连个院墙都没有,一排房子,几个大土坑。通往村里的那条路,电瓶车停着不用撑子,土里一戳就能站住。”更让他揪心的是,“村干部们带着猜疑的目光,帮着支床铺、架炉子。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是啥滋味。

  “炕头上唠家常、挽起袖子干农活,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住村工作组坚信,“只要铁了心地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如今的库台克力克村,8公里柏油路修到家门口;38盏太阳能路灯夜里照亮了村子;占地60亩的青年养殖场,让村集体经济有了着落……

  村民巴吾东·买买提江逢人便说:“毛驴车换成了摩托车、小汽车,从土坯房搬进了安居房,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用上了手机,党派来的工作组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新疆师范大学住莎车县萨依吾斯塘村的徐建勇刚进村时,也惊讶于村民们的“原始”生活:“家家户户有个蓄水池,当地人叫‘涝坝’,人畜共饮。

  找水源地、检查原有自来水管道、改造水塔、新增电机、置换损坏的管道……仅用两个月时间,全村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民生实事儿得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也得做。”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仲康住和田县朗如乡朗如村,让他吃惊的是,“这个村的孩子辍学率在40%以上!

  一家一户动员说服,刘仲康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的娃娃,你们管不着!”怎样才能撬动家长、孩子们的心?

  “我出生在伽师县,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7个都是大学生。我现在和你们之间的距离不到5米,可是为了这5米的距离,我奋斗了20多年……”工作组成员艾力·吾甫尔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让台下的学生和家长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周,麦提卡斯木·麦提尼牙孜、阿布都莎拉木·阿布都卡迪等9个当年考上高中的孩子,相约来到艾力·吾甫尔的房间,“爸爸妈妈同意我们去上学了,谢谢您!

  让刘仲康和工作组队员们感到欣慰的是,“村里已没有辍学的孩子。只要孩子们上了学,这个地方就有希望和未来。”刘仲康说。

  “访惠聚”近一年,7万余名住村干部为农牧民办实事、好事上万件,天山南北农牧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历练:好人好马下基层,精兵强将上一线

  “好人好马下基层,精兵强将上一线。‘访惠聚’锻炼、成长了一批各民族干部。”自治区“访惠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石岗如是说。

  “10个多月的‘访惠聚’,与农牧民、与基层干部一同工作生活,去掉了官气,接上了地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边德运颇有一番成就感。

  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位居祖国最西部边境线上。为走到“最远一家人”,边德运和住村工作组爬山、涉水,到海拔3500米以上的牧点入户。护边员苏拉依曼·克力木的家,离边境线不足20公里。平生第一次见到“大领导”的一家人,抓住干部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里山高又没有路,还赶来看我们,太谢谢你们了!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也有一番感触:带着工作组刚进到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乡阔什鲁克村时,村民把工作组当客人,表面上很尊敬,嘴里叫着“卡得尔”(维语干部的意思),心里总是隔着一层,主动向工作组介绍情况的没有一个。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日常生活中和群众同劳动、同娱乐,拉近距离。栽核桃树时,和群众一起平地、捡石子、挖坑、拉滴灌带、浇水;修水渠时,和群众一起抡砍土镘、和水泥。几个月下来,村民们把工作组当作“村里人”了。

  “基层群众非常朴实,要像对待亲戚朋友一样,用爱心真心实意地与他们相处,才能换来真情。”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说。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好马是跑出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掷地有声。从“访惠聚”实践中培养选拔优秀干部,此举赢得新疆社会各界各族干部群众广为赞誉。

   接力:第二批“访惠聚”压茬进行、不留空当

  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住村工作,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信访处副处长古力·哈力克主动要求继续住村一年。她说,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不能走。

  古力·哈力克汉语说得很流利,凭借双语优势和9年信访接访的工作经历,她在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二村开展群众工作如鱼得水。一年住村工作很快结束,古力·哈力克却不愿离开。

  “我那个村地少、离城市近,很多年轻人白天在城里打工,见不着人。我有个想法,给30岁以下的年轻人办夜校,教他们汉语,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知识……”说起新一轮住村工作计划,古力·哈力克滔滔不绝、信心十足。

  “一年来,古勒巴格村的变化很大,村民们希望你能继续留下来。”喀什地区商务局调研员夏瑜听到考核组同志一席话,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家人需要你,农民更需要你,我会带着孩子经常去看你。”远在北京的爱人给予的鼓励,更让夏瑜感动不已。

  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牵引着工作组的工作思路。医疗救助、为特困户捐建安居房、与特困户结帮扶对子、亮化路灯照明、为妇女免费体检等一件件、一桩桩实事,村民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没过多久,两位村民捧着锦旗送到村委会,锦旗上写着“党好百姓爱!

  “村民最欢迎的是干部的好作风,‘访惠聚’3年下来,古勒巴格村会有很大变化。”夏瑜坚信这一点。

  据了解,在第一批“访惠聚”7万余名下派干部中,有近7000人自愿报名继续住村一年,他们希望发挥熟悉情况的优势,为稳定基层、服务群众多作贡献。

  岁末年至,第二批“访惠聚”7万余名下派干部大培训已经拉开帷幕。

  只等春暖花开时,天山南北又开颜(记者戴岚、李亚楠)

  原标题:新疆7万干部住村一年:发挥优势稳定基层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