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救助工作先人一步 “打包式”全省首创
新的《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下月开始实施,我市救助工作早已“先人一步”
“打包式”救助、家庭经济核对中心和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联动管理低保均为全省首创
“一门受理”救急难,衣食住行全“打包”
《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将于2月1日起实施。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基础上,主要强化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建设、“救急难”主动发现机制等内容。常州晚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常州的救助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打包式”救助、家庭经济核对中心和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联动管理低保均为全省首创,溧阳、新北还在成为全省的“救急难”工作试点市(区),实现救助全面升级,打造“常州模式”。
背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救助及时性难体现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困难群众6.5万人。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救灾处处长郑跃声告诉常州晚报记者,多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中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一直没有清晰的法律界定。之前,我市的救助,除低保、低保边缘外,临时救助一直是按照2008年的《常州市市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进行的。
“但是,这个临时救助制度并不全面,比如经费落实不到位,在‘早发现早救助’上的介入时效性体现不出来,也会有少数困难群体得不到救助。”郑跃声说,另一方面,常州的各级慈善组织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临时救助,对此也会有依赖性。
去年5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开始施行,首次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作为基本内容。
去年,溧阳、新北成为全省的“救急难”工作试点市(区),首先开启“一门受理”窗口建设,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窗口,满足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助及时的需求。
亮点一:8项救助,一门受理
满足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助及时的需求
“这八大类救助中,有五类原本就在街道申请,只有教育、住房和就业救助不在。现在,由民政牵头,设立一站式救助窗口。”新桥镇民政办主任芮文卫说,社会救助申请后,还有审核、批准等后续环节。现在这些环节都属于后台操作,不需要老百姓自己跑腿,“如某人申请保障房,只需要提交材料等候结果。”
今年21岁的小涛,患有精神残疾。2013年,小涛生病入院,新桥民政办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小涛之前一直未办理过残疾证,于是建议其去办理。在评残之后,小涛领到了精神二级的残疾证。“在领残疾证的同时,我们窗口同步帮他办理了重残补贴,之后他每月可以领到620元。”芮文卫说,小涛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对于他们来说,这笔补贴可以帮助他们减轻不小的生活负担。“现在,小涛还在我们街道的‘爱立方’工作室进行‘工疗’,状态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亮点二:“打包式”救助
成为孤儿的双胞胎兄弟,衣食住行有了保障
大龙和小龙是溧阳市上兴镇的一对双胞胎,今年16岁。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一直由父亲独自照顾。2013年5月,因为一场车祸,父亲成了植物人,2014年2月去世,两个孩子一下子成了孤儿。
因为家庭困难,当地民政部门2006年就将其纳入低保,但是当不幸再一次降临,溧阳在全省首创的“打包式”救助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打包式’救助,是指对家庭所有劳动力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实行的全方位救助,涉及生活、住房、教育、医疗、生产等五大类20项内容。”溧阳市民政局救助科科长周爱华告诉记者,虽然有些家庭有低保保障,但是家庭成员一旦患病或发生其他不幸,光靠低保金是远远不够的。去年,他们以这种方式救助了180户特困群众。
针对双胞胎的家庭情况,溧阳多方联动,也对两个孩子开展了“打包式”救助——孩子父亲车祸后,立即为他们申请了溧阳市特困群众救助,给予6000元的生活救助;孩子父亲去世后,给这两个孩子办理了孤儿救助,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孩子父亲无钱安葬时,村委立即拿出2万元;考虑到两个孩子的成长,村委牵头号召当地爱心人士捐款,共得善款4万余元,存入专用账号,专款专用;另外,减免了学校里的学杂费、午餐费、校车费,让双胞胎能安心读书。
考虑到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今后也要成家,去年9月,由市民政局、上兴镇政府、村委及爱心人士共同出资10多万元帮助他们新建了两间两层楼房,并进行了简单装修、添置了生活必需品。
“以前他们住的是60年代那种毛坯房,屋顶是瓦片,逢下雨都会漏水,而且,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孩子,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村委书记芮爱国告诉记者。两个孩子现在寄养在大伯家,成绩比以前好转了不少。“这两个孩子的情况,村委会一直关心下去,他们每月的生活费,也是由村委每月转交到大伯家。”
亮点三:救助早发现
下网格带上“民情日记”,主动救助困难居民
在溧阳市溧城镇清溪路社区主任刘秋珍的办公桌上,棕色皮面的笔记本已经有些地方已经磨破,这是她的“民情日记”本,每次下网格时,都会及时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写到这个日记本上,做到救助发现早发现,早干预。
这是溧阳民政在救助方式和救助内容上的创新,实施救助早干预,以村(社区)为单位,对困难群众进行排查、分类,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今年以来溧阳共主动新增低保91户、219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户。上半年,刘秋珍到居民谢师傅家走访时,就有这么一桩。
刘秋珍说,她刚进门,就觉得老人瘦了,脸色也比以前憔悴了不少,后来才知道是患了胃癌,正在接受化疗。刘秋珍回去后和社区干部一商量,从社区的爱心助残基金里面拿出了1000元,对谢师傅进行了临时救助。“他们家情况比较特殊,女儿还患有精神病,已纳入了低保范围。”
之后,社区对谢师傅家也一直关注,经常嘘寒问暖,虽然两位老人都有退休工资,但是看病也花去了不少钱,上个月,社区又让老伴到“爱心工作站”领了羽绒服等冬衣。“估计是老太太不舍得花钱,前一阵降温,穿的还是好多年前的旧棉袄。”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救助服务方式,在给予急难居民物质帮助的同时,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溧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蓓告诉记者,同时,他们还会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慈善救助,形成“救急难”合力。
亮点四:联动管理低保
运行以来为财政节省400多万元,部分“低保户”主动退保
2014年4月,常州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正式运行;12月10日,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中心、平台联动,目前对全市的低保救助、低保边缘救助、特困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四项救助内容实施实时动态管理。
这套全省首创的低保动态管理模式,也得到了省民政厅的肯定。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救灾处处长郑跃声告诉常州晚报记者,核对中心运行以来,相比2013年同期,低保户数下降了6%,人数下降了8.2%。对比低保发放金额来看:2013年低保金支出总额为16800万元,按照提标后平均标准557元,参照当年平均标准510元,测算低保金应增加1548万元,增长幅度为9.2%,而实际,2014年低保金支出仅比去年增加112万元,增长0.67%,比测算减少1436万元。其中,清查出492户低保家庭拥有620辆车,并及时将这部分人退保。“核对中心运行以来,房管、财政和民政三方联动核查,在全市低保户签订《经济核查委托书》前期,全市就有二三十户居民主动退保。”
郑跃声说,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联动以后,能把钱用在更需要的困难群众身上,运行以来,为财政节省了400多万元。“造假、骗保等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
下一步,市财政从明年起还将落实专项救助资金用于困难群体的救助,同时,市民政局也起草了新的《常州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在今年一季度开始实施。“积极从‘救急难’的角度,因人施救,对申请救助的流程、救助的额度等都有了明确的规范。”郑跃声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医疗、住房保障两项救助也即将和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