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委书记阎立:打造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

12.01.2016  18:04
常州市委书记阎立

   新征程新理念新举措

  ——十三市市委书记话“十三五

  新华报业网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为常州未来发展指明精准发力的方向和路径。”常州市委书记阎立说,“十三五”时期是常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抓机遇蓄积更强发展势能

  阎立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把常州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抓住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带来的一系列重大机遇,蓄积更强发展势能。

  常州把创新放在全局核心位置,着力打破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着力促进总体均衡。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提高常州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整体性。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常州。不仅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把污染治理好、把环境建设好,更要紧紧抓住绿色化转型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使绿色成为常州发展的鲜明底色。

  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着力增创竞争优势。主动融入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大范围参与区域联动发展。鼓励引导光伏、轨道交通、输变电等常州优势产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推进本土企业国际化。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常州在民生建设上有特色、有亮点、有品牌,在保障大多数、提升平均数的同时还要更关注极少数。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新引擎

  省委明确常州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是江苏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大市,理应在全省这一总布局中有更大作为。近年来,常州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化、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石墨烯、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常州的产业名片,东风、北汽、众泰三大汽车基地落户,圆了常州的“整车梦”。创新因子更活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3%;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出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跨界融合现象;“常州服务”优势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9%,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跨越。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上,常州明确“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引擎;深入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走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转型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永续发展;深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开放格局;深入实施民生共建共享战略,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设“一城、一中心、一区

  常州锁定“一城、一中心、一区”的全新坐标系。

  一城,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重点是推进“制造+智能”,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重点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打造一批智慧工厂;推进“制造+网络”,加快构建以数字化制造、内容服务、平台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制造模式,为常州制造业发展插上网络双翼;推进“制造+服务”,推动制造与文化、创意等产业相互渗透、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到2020年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比重达40%以上。

  一中心,建设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完善提升“十大产业链”,掌握核心技术赢得发展话语权。依托常州科教城加快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

  一区,建设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全省全国先行探路、积累经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实现业态更新;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发展与惠民的统一、文明与经济的互动。探索构建产城融合发展制度体系,拿出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