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的市内出行方式正在悄然调整和改变

17.02.2016  02:38

2015年我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市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完成客运总量20.57亿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2014年净增1.79亿人次,增长9.5%,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能进一步增强。 2015年全市城市公交汽车车辆数已达8359辆10281标台,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净增加2099辆2501标台;有轨交通运营车辆数1090辆2746标台,比2010年净增加724辆1831标台;出租车总数14239辆,比2010年净增加3646辆。

二是选择公交出行的人数进一步增 多。 2015年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完成客运总量20.57亿人次,比2014年净增加1.79亿人次,按2015年南京市常住人口823.59万计算,2015年全市人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250次,比2014年人均净增加21次,与“十一五”末的2010年相比,人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净增加55次。

三是地铁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地铁的便捷准点,让更多的人选择了地铁方式出行。2015年全市地铁承担客运人数达7.17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42.5%。2015年末地铁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4.8%,比2014年末提高了8.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底提高了21.1个百分点。2016年将迎来地铁4号线的开通运营,乘坐地铁的人数还将会进一步增加,地铁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的比重还将会有一个新的较大幅度的提高。地铁客运量占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半壁江山的时代或将在不远的将来来到。

四是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量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2015年全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量为10.24亿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比重为49.8%,比2014年下降6.8个百分点。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传统经典方式,城市公共汽车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占比已从2010年底的67.4%下降到2015年底的49.8%,并首次使城市公共汽车在城市客运中的半壁江山地位丧失,而整个“十二五”期间比重下降幅度达到了17.6个百分点。

监测全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行规律,发现两个奇特现象:

一是城市 公交汽车线路优化运力增强,难改城市公交汽车客运量下降的大势。 尽管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不断优化,车辆档次不断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城市公共汽车方式分担客运量占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客运总量比重下降的局面。2015年全年全市新辟公交线路20条、优化调整线路54条,使用清洁能源的城市公共汽车占比已达51.8%,全市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网长度已达9654公里,比2014年净增加505公里,但城市公共汽车承担的客运量却比2014年下降了3864万人次,下降3.6%,比2013年下降3.8%,比2012年下降6.5%。

二是 出租车档次提升运力增强,“蛋榚”却越分越小。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42万辆,全年出租车完成客运量3.11亿人次,与2014年相比,仅增长1.0%。增速较2014年下降4.6个百分点。2015年出租车完成客运量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为15.1%,这个比重比2014年下降1.3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3.0个百分点,而2010年时我市仅有出租汽车1.06万辆,出租车辆数比2015年少3646辆。

分析我市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环境改善,而客运量继续下降及出租车档次提升运力增强,而分到的客运量“蛋榚”却越来越小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私家汽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道路拥堵等矛盾“凸显”,改变了出行人的选择。 截止2015年底,全市私家汽车拥有量达172.07万辆,仅2015年全市新注册的汽车就达28.85万辆;而近三年新增汽车驾驶人(取得南京汽车驾驶证)就达84.65万,占汽车驾驶人总数的31%,汽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加上驾驶人中新员成份多,技术不够熟练,使道路单位时间的通过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顺畅出行,虽然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输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公交优先的措施,开设公交专用道,但在强大的车流面前,在拥堵面前,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行驶无法保证顺畅,致使出行人无法保证出行时间和计划的准点,在交通高峰时间的出行选择上避开选择城市公共汽车,而尽量选择地铁等可以保证准点的出行交通工具,从而影响了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客运量。 二是地铁和 私家车分担了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客源。 地铁的准点优势,分担了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客源。这从2015年全市地铁承担的客运人数达7.17亿人次,人均乘坐地铁87次,比2014年人均提高16次可以看出。全市一年新增私家车超过2004年全市汽车拥有总量,而近三年新考驾照的汽车驾驶人达汽车驾驶人总量的三分之一,驾驶技能的不够成熟,“碰刮蹭”等问题频现,使本来就拥挤的道路变得更加拥堵,而且城市主要干道的拥堵时间已从过去早晚高峰延长到现在整个白天,进而进一步影响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准点率,形成一种“非良性”互动,无形中改变了市民出行的市内交通方式的选择。

(撰稿人:顾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