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艺如何面对"兴"与"新" 专家呼吁注入工匠精神与人文内涵

20.03.2016  10:16

  新华报业网讯 江苏省传统手工艺振兴发展座谈会3月18日在苏州举行,来自省内工艺美术行业的多位资深从业者和全国高校专家共聚一堂,针对“工匠精神”在当代如何发扬、江苏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如何续写辉煌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天还同时举行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揭牌仪式。

  在高职院校中成立手工艺术学院,开全国风气之先,同时也让“手工艺”这个概念再一次成为关注焦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良介绍,手工艺术学院利用大师工作室的模式,把“工匠精神”中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一代代活态传承下去。

  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江苏工艺美术面临着“”与“”的时代新课题。座谈会上,专家们纷纷建言。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达说,作为全国工艺美术界的佼佼者,这些年来江苏工艺美术门类齐全、增长迅速、大师辈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发扬“工匠精神”,我们还必须克服当下工艺美术界存在的一些弊病。比方说,重技巧、缺内涵,很多手工艺人还在吃老本,作品多少年来一直是“福在眼前” “马上封侯”老一套,缺乏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内涵;重传承、轻创新,认为凡是老祖宗、师傅的传承就是好的,丝毫不敢创新。重欣赏、轻实用,很多手工艺品变成了价格奇高的艺术品,沦为炒作工具,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远。

  “如今诱惑太多,一门心思做东西的人少了!”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在座谈会上直言,要想让手工艺品变成一件件精品,离不开潜心静气的“匠人精神”。这些年来中国传统手工艺存在“西风东渐”的现象,制作者只图追求所谓的效率,失去了耐心,常常陷入粗制滥造。“更严重的是,很多匠人失去了对自己身份的尊重。比如说,我们有些漆器工匠,嫌做‘漆器’不够艺术范儿,改成做‘漆艺’,后来又改成做‘漆画’这种现代艺术,好像做美术家比做手艺人要高贵。”对此,徐艺乙教授提醒说,“匠人精神”就应当包括对自己所从事手艺的自豪感:“做个手艺家不丢人,并不比美术家差。要知道,我们手工艺品的质量,其实对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匠人精神”要有中国的精气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指出,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匠人精神”,工艺美术将会迎来新春天。但是“振兴”并不是简单的提升规模,而应当是整体升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基础上的文化升格、设计升级。而且要注意的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表意性”与我们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日用和器用的观念不太一样,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培养与行业接轨的设计师,重建中国人的生活审美标准。

  “为什么我们的手工艺品还不能进入国际一流的艺术市场?关键还是文化创新不够。”苏绣国家级传承人张美芳则指出了文化内涵对于工匠的重要性。她说,如今我们工艺美术从业者,有技术、有手艺、有工夫,但是缺乏文化理念的注入,“近亲繁殖”的现象很严重,严重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一批刺绣手艺人,陷入了对一针一线的技术追求,却没有对作品整体艺术性的把握。在张美芳看来,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要避免一味重复老祖宗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留下时代的印记,传承与创新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

  本报记者 顾星欣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