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网瘾青年的矛盾人生:不玩游戏找不到说话的人
相信你不会否认,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余温尚在。电影的热播一度改变了网游玩家在大众心里的传统印象。
然而紧随其后,教育部就印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发出《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务必传达到每所学校、每位家长手中。
一时间,网游再度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网游成瘾又一次成为大众担心的焦点。网友感慨:关于网游,社会矛盾在多重态度的交替表达中,被一遍遍陈酿,而矛盾背后的问题,却始终无人问津。
于是,“网游狙击战”更像一场单纯意义上家长对游戏的抵制。而在网游成瘾青年的背后,到底是网游之过,还是另有他因?
记者实地走访江苏某家网瘾康复中心,发现在不少网游成瘾青年的故事背面,都有一段并不顺利的家庭往事。我们选取了小豆的故事,呈现如下——
我们在康复中心这处会客沙发旁采访了小豆。“你26岁的人,怎么还幼稚到借助网游排解压力?”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康复中心一张张向往自由的面孔上。
距“五四”青年节过去不到半周,26岁的小豆依旧能成段背诵曾经印在课本里的《少年说》。“每个人都应有段激荡人心的热血青春,那该是属于一个人最美好的人生回忆。”当这话从眼前正在接受网瘾治疗的青年口中吐出时,听者难免有些诧异。
小豆,1992年出生,2015年从A省农业大学金融专业毕业。揣着一本学历的他本该在踏足社会后“大干一番”,但现实却将他原本“励志做大事”的想法狠狠抛下。
毕业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老家某事业单位前台保险柜员到各种私人公司小职员,他连续换了四五份工作,而且在每段岗位上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
“刚毕业的时候,一门心思想去北上广发展。我有学历、那儿有机遇!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没去成。从那时的心态到现在的境遇,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俯冲一样,血崩!”小豆毫不掩饰地在干笑中讥讽自己这两年多来的生活经历。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告诉我,谁不想好?光来说我沉迷网游的人,能看到这两年多来我背后顶着怎样的压力吗?我想活成这样吗?!”追忆往事,让眼前的大男孩儿有些激动。
三个月前,发现他昏睡在A省老家廉价网吧格子间里的豆父,不由分说在“抓捕现场”用一记耳光将儿子扇醒。至今,小豆还记得那突如其来的刺疼感。
当时,除了痛,他完全是被吓醒的。“特没面子,网吧所有人都在朝这里看。我爸……根本……没考虑过我的处境和感受。”小豆说,这两年多来被父亲“棍棒教育”的次数甚至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
“其实,你以为我不知道连着二十多个小时打游戏不好吗?但游戏至少比见着他们(父母)强。是他们,让我失去了工作的乐趣。而游戏,至少让我还能有目标地活着……”小豆话里这所谓的“目标”,是尊严,是主宰,是自己操盘自己的命运。“当然,还有团队间的信任与理解。你懂吗?人与人的信任和理解,可以通过正常沟通换来的那种!”
小豆的主治医师何主任说,小豆刚被家长送来时,父母仍在训斥他:“你26岁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怎么还幼稚到借助网游排解压力?!你有多大压力?不去北上广,在小城市生活反而有压力了?”
为何对去北上广发展怀有执念?
或许眼下的A省,拼竞争力尚不能及北上广。但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位26岁的青年“沉沦暗淡”?单纯因为无法到上述省市实现“华丽转身”吗?
“不。”小豆自己给了我们否定的答案。
七年前,一个性格内向、事事面前都很听父母话的男孩儿从老家考进A省农业大学。据小豆回忆,宁静的日子也正是从进入大学后被打破的。
父母不在身边,很多选择得自己去做。这时候,室友的言行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参照。小豆的室友性格都比他大大咧咧,一个个活脱脱的学生会主席、部长,浑身发光的“未来之星”……“他们在学校吃得很开,学习投入,社交很广,连游戏都打得风生水起!玩儿的时候那些话题我根本插不进脚。”说起这段经历,眼前26岁的男生仍无法掩饰心中的崇拜。
2011年,“王者荣耀”还没诞生,“英雄联盟”在国内也尚不风靡。“他们玩儿Dota(一款基于“魔兽争霸”研发的多人即时对战游戏)。玩得可high!但那时我还不会。”小豆说,上大学前他在家里除了百度课业知识外,几乎没怎么碰过电脑。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都被父母严格规划好了,需要做的只是一丝不苟地执行。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制定的任务书、没有了每天放学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月月考与周周练……于是,融入新生活成为学习以外的重中之重。
小豆开始疯狂模仿他周围的同学,寻求和室友一样“潇洒自主”。
然而,因为性格原因,除了学会打游戏,他并没被学生会相中,也没有穿上正装跟着导师出入交易大厅感受入职体验。
四年里,小豆在学习知识外,逐渐掌握了一项技能——通过游戏把自己跟室友绑在一块儿,再通过室友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那些对未来美好的期待,越发让我追随他们的步伐。”小豆坦言,“胃口”就是这样慢慢养大的。
2015年,小豆毕业前设计自己的应聘简历时,“兴趣”、“特长”,尤其是“专业实习”,都是寥寥数字……“看着别人在招聘现场对着面试官侃侃谈论专业实践时,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离追求的目标如此遥远。”小豆说。
那时他已察觉到,毕业后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回老家。
目睹同窗室友一个留在A省省会,其余俩去了上海的知名企业。小豆闷得“喘不上气儿”,一个人在网吧待了三天。“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在网吧待这么久,一直玩到精疲力竭……我就是整不明白,为什么我一个这么想适应社会的人,偏偏受到这样的‘礼遇’。”
在家庭话语权争夺中尽失前进动力
回老家考个事业单位的编内工作,踏踏实实当个小职员,让小豆受挫至深。从此,他再也没有主动去和自己大学时的室友联系。
然而这一结局却顺应了男孩儿父母的心意。
送孩子来康复中心治疗后,豆父与何主任谈了几次心。顺着为数不多的交谈,我们得知豆父在A省某个小城市当公务员,收入虽然不高,但在当地很受尊重。
做父亲的希望儿子的工作也能稳扎稳打,“就算步自己的‘后尘’有什么不好?”豆父至今搞不懂小豆要去北上广“发家致富的天真想法”从何而来。
在豆父眼里,儿子虽然不擅交谈,但过去至少一直很听话。“毕业后回来工作,单位、职务、收入都很稳定,本来应该是件高高兴兴的事,却成天挂着脸说没意思。”豆父看着小豆状态日趋消沉,去问情况。不料年轻人把房门一关,里面传来打游戏的声音。
“我爸那是询问还是问责?”刚入职的小豆状态原本就低落,想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告诉父母,“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我不想在这家单位机械地干一辈子,一眼望到五十岁。”于是,他再一次抛出“进军上海”的想法……
迎面扑来的,不是耐心的倾听与建议,而是打断和说教,同时还有“责备跟威胁”——“我爸几乎是拿着上海房价来责难我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他说,我去可以,结婚买房啥的,家里不会出一分钱。”
上海的房价让小豆哆嗦了。他却仍幻想能靠强硬的语气把话语权夺过来,“谁年轻时候没出去闯过?哪个想有所为的年轻人,凡事都由家里说了算?”
但两个月后,他退缩了,硬的不行软着来。又过去一个月,这个男生彻底不想和父母进行类似的争论了。摆在面前的还是游戏。“唉,一把游戏,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总比每天鸡飞狗跳的好!”小豆耸了耸肩。
最终,话语权不仅没抢过来,自己的理儿也没在父母那儿站住脚。小豆开始排斥一切父母“说好”的东西,包括他原本就瞅不顺眼的工作。
在人生首份工作入职刚过半年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把它辞了,先斩后奏。“于是那天刚进家门,就被赶了出来,连吼带骂。”
无比失落中,小豆去了网吧……“游戏吧,已经成了我生活中走下去的支柱了。”
采访中小豆回忆,那段时间,不打游戏的时候就纠结、头疼,尤其见不得大学同窗室友在微信群里的聊天,“全是秀优越的”。
可为什么孩子的话,家长就是不能听完再发表意见呢?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言行负法律责任了,为何出去工作家里反对意见这么大?
“他的性格你也看出来了。北上广是什么样的竞争环境?他到这个年纪再去历练人生,有必要吗?抛到那个社会里,经历一遍弱肉强食,到最后落得一个自卑下场,还不是回家吗?他就是太浮躁!”豆父的情绪也有点激动。
他说,毕竟对方是自己的儿子,不想看着小豆走弯路。
由家庭原因造成的游戏成瘾最难治愈
对于小豆的病情,何主任直接指出——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游戏成瘾是各种病因中最难治愈的。
“家庭是人精神的港湾、爱的归宿。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渴望在家庭这个初级群体内寻求价值认同。但如果有一天,当你醒来发现自己的亲人不再是‘盟友’时,很多不可预测的行为就可能发生。”何主任认为,网瘾症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过激言行,都是在与最亲近的人发生不可逆转的冲突后爆发的。
“跳楼、殴打父母、在网吧疯狂游戏直到猝死……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判断力下降的根源在于精神世界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创,或长期承受精神压抑。越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发生的问题往往越严重。”在何主任看来,小豆内心未必不清楚北上广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也未必不知道父母的担心。“但他期待的,不是父母把路堵死,而是还他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同时继续在后方支援他。这个孩子虽然26岁了,但打心眼里还不够独立。”
网瘾康复中心内景。南京脑科医院Y主任在了解小豆大致情况后坦言,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度的保护与约束,一笔一画把小豆塑造成了后来的样子。“虽然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特点,但特性中的共性是,网瘾青少年经常是把网络游戏作为现实欲望无法满足后,用来填补心中落差的替代品。”
“而真正爆发矛盾后,家长的态度又加速了孩子现实生活中的反抗。”Y主任说。
“年轻人的抗压能力偏弱。这种时候,游戏往往成为他们发泄情绪最佳的工具。”在中国传媒大学博导、中传南广电竞学院院长戴志强看来,当今网游关键时刻总出来“背锅”的原因,是因为网游不再是过去缺乏情感体验的人机互动了,而是人跟人、玩家与玩家的情感交互。
“游戏搭建了一个竞技平台,融入了情节与情景。玩家的情绪、情感很容易随之波动。”但戴志强也指出,由于家庭原因患有网瘾症的孩子,即便不在游戏中寻求认可、刷存在感,也很可能走入别的极端。“他们总归是要找回那些没有得到的关注、爱与认可。”
家庭教育、性格塑造、人际关系、游戏内容、社会追求……众多原因波涛汹涌地裹挟着小豆这样的青年往前走。
小豆说,有时候,玩游戏也挺累的。但倘若不玩,又找谁说话呢?
在摸不着鼠标键盘的康复中心,他努力克服内向的性格,认识了因家庭变故患上抑郁症的29岁青年苍南。现在,他们以“兄弟”相称。